“看海”之行向上海,夏日的江风带来黄浦涛声。“我们一起去看海”全媒体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上海,在船员考试中心的模拟器舱里触摸航海未来,在船舶动态监控中心的大屏前感知全球航迹,在海图中心的数字展厅里见证“一张图”连通世界——这里的海事人,用科技的硬核与文化的温度,书写“向海而兴”。
黄浦江夜景。荣毅 摄
青春与深蓝的“双向奔赴”
清晨到访上海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记者们围在一台大型航海模拟器前,操纵着“虚拟船舶”穿越长江口航道,屏幕上的浪花随着操作翻涌,不禁连连惊叹。与传统笔试不同,这里对船员的考核是一场“实战”:船员需在模拟驾驶舱里应对突发雾情,在电子海图上快速规划避碰路线,甚至通过心理测试展现应急状态下的决策能力。考官们介绍道“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发证,更是培养能应对复杂航情的专业船员。”
这里还有一间极具特色的科普展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我们的‘未来航海家’科普项目。”考试中心负责人介绍,“从去年起,我们开放了模拟器、自动化机舱等专业设备,开发了互动课程和科普活动,让青少年在‘玩中学’,从小埋下航海的种子。”考试中心既是青年船员的考官,也是怀揣航海梦想的青少年们最好的老师,在这里青春与深蓝的碰撞,撞出向海图强的浪花。
“我们一起去看海”全媒体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上海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
科技赋能实现“蓝色梦想”
午后的阳光为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全国文明单位”的证书铜牌上镀上一层金辉。数据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了他们编制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航海图书,“这套丛书覆盖三大蓝色经济通道,串起世界文明的‘纸上’桥梁,从东南亚的港口到非洲的航道,都能找到中国海图的身影。”
展厅角落,“海e行”APP的体验区围满了人。讲解员演示着:“以前查海图要翻纸质书,现在用APP能实时看潮汐、避碰预警。”他的语气里满是骄傲,“这是咱中国自己的海图服务!”
用于海图测绘的海巡船靠泊在黄浦江中。荣毅 摄
从船员考试中心的实战考场,到监控中心的智慧之光,再到海图中心的全球视野,上海的行程里,每一个场景都在诉说:海事的文明,是科技赋能的“国之重器”,更是文化浸润的“人心工程”。那些在模拟器前指导的考官、在监控屏前研判数据的工程师、在制图室里校准海图的技术员,他们用专业与热爱,守护着每一段“幸福航程”,也让“航海梦”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海事人,有科技的锋芒,有文化的温度,更有海洋大国的自信与担当。(记者 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