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斌-中国文明网
姓名: 黄建斌
省份: 福建省
时间: 2025.03
发表时间:2025-04-28 来源:国家卫健委宣传司
字体:
打印:

  黄建斌,男,汉族,1985年6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他两次踏上医疗援非征程,在博茨瓦纳创新运用复合麻醉技术抢救新生患儿,填补了塞内加尔喉镜技术空白。援非期间,他成功完成近三千台手术。曾获福建省“最美医师”等荣誉,被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跨越山海 守护新生

  2008年,黄建斌从福建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毕业后选择返乡,在闽东医院开启职业生涯。2018年3月,他积极响应号召,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作为第15批中国(福建)援博茨瓦纳医疗队成员奔赴非洲。

  在博茨瓦纳弗朗西斯敦仰加圭转诊医院工作期间,黄建斌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救治。一名出生仅3天的早产男婴,体格检查显示小腿下部骨头已暴露,远端组织水肿且开始坏死,急需进行膝关节以下截肢术。然而,诸多难题摆在黄建斌面前:患儿系早产儿,肺功能不全,术中状况难以预估;医院未设重症监护室,且备血不足。万一出现意外,如何保障患儿安全?目睹孩子生命垂危,黄建斌与手术室护士及外科主刀医师充分沟通后,决定迎难而上。凭借丰富的经验,他选择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通气下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这一术式,既能通过复合麻醉确保给药效果,又能加快恢复时间。经过40分钟手术,患儿成功获救。术后5分钟,婴儿响亮的啼哭声让所有医护人员如释重负,大家纷纷为黄建斌的专业技术点赞。此次成功救治,充分展现了他危急时刻的专业素养与应变能力。

  两度援非 传授技术

  博茨瓦纳的752个日夜转瞬即逝。2021年11月,黄建斌再次踏上援非征程,随中国(福建)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前往西非。作为二次出征的老队员,黄建斌除承担医疗救治任务外,还负责财务、内勤保障等工作,被队友亲切称为“管家”。

  此次援塞,黄建斌致力于培养非洲本地医护人员。他发现,非洲医师理论功底扎实、勤勉好学,但受限于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少接触先进设备,诊疗理念稍显滞后。他还意识到,开展麻醉可视喉镜操作培训至关重要。相较于当地普遍使用的普通喉镜,可视喉镜不仅能避免对患者肌体造成损伤、降低院感风险,还能使气管插管操作更精准,为抢救争取时间,对脑积水、气管畸形等当地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意义重大。按照统一安排,他捐赠了从国内带来的可视喉镜,并手把手教同事如何操作,填补了当地技术空白。两度援非,黄建斌完成了近三千台手术,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非洲朋友结下了深厚情谊。

  初心如磐 精进不休

  从业17年来,黄建斌始终坚守初心,日复一日、事无巨细地履行麻醉科医师职责。他参与过数千场手术,每一次麻醉操作都严谨细致、不容有失。“麻醉科医师绝非‘只是打一针的事儿’。”黄建斌说,麻醉科的职责囊括术前、术中、术后。以择期手术为例,麻醉科医师需要在术前一天来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访视、安抚,并让患方知情同意签字,随后准备手术药品耗材;术中则要保证麻醉平稳,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要关注患者恢复状况,对其进行定期回访。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麻醉科阵地从手术室内延伸至手术室外。为进一步提升临床专业技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黄建斌选择继续深造。他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了解科研前沿,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优质的医疗体验。

  两度援非,黄建斌守护生命健康,传播医疗技术,用医者仁心架起了一座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