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農業大學公一食堂的廚師長周師傅把自己的QQ號用A4紙貼在了食堂門口,每天都會在空間里跟同學們互動。 “昨天有好多同學沒有吃上火鍋,因為地方有限,今后每天都有的,今天晚上增加鮮蝦,鮮墨魚仔,水發海參,鮮蝦滑。”自從這條發自去年12月4號的“說說”收到82個贊后,周師傅就沒有更新過菜品信息了。 上午的“說說”沒有更新。以往,周師傅總會格外關心同學們的早餐,比如,“為了大家在天氣冷的情況下吃到熱的早餐,湯粉從7點賣到10點。” 該吃午飯的時候,“說說”還是紋絲不動。如果是平時,周師傅會在午飯前列好菜單:重慶,貴州同學,今天中午,8號窗口,有麻辣小面,燉菜窗口,山藥噸排骨,16窗口。還有同學喜歡吃的雞爪燒土豆。14窗口。17窗口。 晚上的“說說”也不像之前那樣會專門把甜品排列組合,什么脆皮香蕉啦、拔絲地瓜啦,周師傅最了解同學們的喜好。 等了將近一個月,這些美食都沒有爭先恐后地出現在周師傅的QQ空間里了。 周師傅去哪了 去年冬天,周師傅總是感覺有些疲憊。“最開始是回到宿舍,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了。然后是上樓梯到三樓就比較困難,四樓就上不去了。” 每天不到六點起床,忙碌一天之后還要處理幾百人的QQ留言,每一個人的問題他都會回復。有人勸他,同學們很多“天馬行空”的要求放著就好。 周師傅不這么想。“同學們想吃的菜盡量都滿足,做不出來的話就要跟他們解釋清楚原因,是人手不夠還是原料買不到,或者是設備不齊全,不能不回答,更不能當做沒看見,總歸要給同學一個交代。”有位同學想喝酥油茶,周師傅回復道,酥油茶沒有設備他們也沒有做過,有點遺憾,謝謝你關注空間。 在周師傅消失的這一個月里,他已經知道自己的病情。“尿毒癥,中后期,很多同學都在QQ里問我,但是我不能說,怕大家擔心。”于是,在那些問候下,周師傅總回復道“我回家養病,過年后就會回來的。” 考慮到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又沒有工作,為了控制看病的開支,周師傅起初并沒有選擇透析治療,而是采用保守療法,吃中藥控制。直到2月13日晚突然昏厥病危,醫生告訴他,如果不透析,就沒命了。 2萬塊錢的住院費,周師傅只能勉強湊出一半。15號上午,周師傅請妻子發了一條求助信息到QQ空間里。 “當時我愛人很著急,表達的意思也不是十分清晰,也覺得沒有多大的希望。”原本只是希望通過網絡求助碰碰運氣的周師傅,在發出信息的當天上午就收到了兩筆捐助。“我當時在等化驗結果,特別感動。”從留言明顯能看出,幾乎所有的捐款都來自同學們。 求助信息只出現了三天就被周師傅撤下。在這三天時間里,共有288位同學先后為周師傅捐款,累計捐款總額21459元。這其中,還有家長捐款并留言說:周師傅要保重身體,農大的家長也在祝福你呢。 在接受了透析之后,周師傅的病情得到控制。他拿出病歷本,準備將這三天里的所有捐款一一謄寫在本子上。“我想把這些記錄下來,留給兒子看,讓他知道在爸爸最困難的時候,是誰幫助了我們家。” 288位同學是誰 在抄寫這些名字時,周師傅犯了難。“平時交流都是在網上,我對同學們的QQ名非常熟,但從來不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 打開QQ,反復對了好多遍,周師傅也只是認出了個別幾位同學。 “這個同學我認識,她在德國讀書。”周師傅打開手機,通過一條小文從德國發來的短信,對上了號。 “她在我的QQ空間留言說特別想吃鍋包肉,我說行,你想哪天吃,定下來時間我就做。”但由于在外實習,小文連續好幾次都錯過了飯點,也沒能吃到鍋包肉。后來,每次鍋包肉出鍋,周師傅總會給小文撥個電話,喊她回食堂吃飯。“她要是當時回不來,我就給她留著。她要是這次吃不到,我就下次再做。” 畢業后,小文選擇去德國讀書。離校前夕,她專門來到公一食堂“拜師學藝”。“有一天她回來吃鍋包肉,跟我說她要出國了,吃不到中國飯也吃不到食堂的飯了,我特想跟我學個菜。” 周師傅教了小文“糖醋排骨”這道家常菜。在她出國后,周師傅時不時關心她“國外的生活習不習慣”。“我就覺得,在外面,吃是頭等大事。現在互聯網這么方便,我跟她說,你想吃什么菜隨時告訴我,我教你怎么做。” 收到小文從德國發來的短信時,周師傅還在住院。“周師傅,我看到你生病住院了,轉了一點點錢給你,我在國外上學沒能有太多的表示,算作我的一份心意。”周師傅復述著小文發來的短信,這個40歲的重慶漢子,有些哽咽。 周師傅抄下來的捐款名單里,有一筆2000元的捐助他至今也沒有把人和名字對上號。 “真的不希望您知道我是誰,請您也別告訴別人我是誰,您好好的就好哈,加油。”這位神秘的捐款人在短信中詢問周師傅是否收到2000元錢,卻始終不肯透露姓名。 在周師傅病危那天,是同學們線上的捐助讓他順利入院。他落淚了,這是十多年來他第一次掉淚。 中國好廚師長,我們想念您 有同學在微博里創建了#中國好廚師長,我們想念您#的話題,在那些留言中,周師傅看到了很多他已經忘記卻讓同學們牢牢記住的故事。 去年開學,有位新生的父母特別著急,拿著一袋無碘鹽四處打聽:哪里能做無碘鹽的菜。周師傅了解到,這位同學患有甲亢,不能吃含碘鹽做的菜。“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做的,但我一琢磨,別人真的是遇到困難了,孩子上學在外,父母最操心的不就是吃嗎,這事得幫。” 周師傅轉告這位同學,每天中午提前來或者晚些時候來,錯開同學們吃飯的高峰,就能騰出空檔做無碘鹽的菜。怕同學尷尬,周師傅告訴她,已經都跟師傅交代好了,只需要每天到固定的窗口說無碘鹽炒菜就好。 有時結束了手頭的工作,怕這位同學寂寞,周師傅也會坐在她對面聊聊家常。“我跟她說想吃啥提前講,比如想吃燉排骨了,我就讓食堂掐著點給弄得熱熱乎乎的,來了就能吃。這樣她爹媽肯定就不會擔心她的吃飯問題了。” 周師傅猜想,這288名捐助者中,可能就有這位在食堂吃了快兩個學期的“無碘鹽同學”。 LZ在大四找工作的時候,焦頭爛額。常常面試結束疲憊地回到學校,也往往錯過了吃飯的點。這時候,也是周師傅結束了一天的忙碌、總算有可以喘口氣的時間。看到神情落寞、獨自覓食的LZ,周師傅總會過去聊幾句。 “他不但鼓勵我,還分享他工作多年的經驗。當我確定讀研,他也幫我分析學位的重要性。每次在微博上看到他做的一些事情,都忍不住叫好!他是一個地道的重慶人,率性耿直熱情有創造力,把農大食堂搞得風生水起!周師傅一定要早日康復!”LZ在微博里這樣說。 周師傅琢磨著,這位同學的名字很可能就出現在他抄寫下來的捐助名單里。 艷子在這個話題下留言說,最愛的周師傅,每天吃公一的飯菜有種家里的溫暖,雖未相識,仍有親人般的感覺,希望周師傅早日康復。雖然沒錢,還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先捐50。 艷子是誰,周師傅根本對不上號,但他記得自己的住院費里,是很多像艷子這樣的同學用30、50塊一點一點湊起來的。 在關心周師傅的人里,也有很多人與他素不相識,甚至從未吃過他做的飯菜。 “雖然我們不曾相識,但一個朋友說,您讓食堂有了家的感覺。看評論也看得出來學生們都想念你,容許我也親切的叫您一聲周師傅。” “不認識周師傅,但農大的學生很愛周師傅。希望大家能一起幫忙,祈禱這個被學生愛著的食堂大廚重新回到校園。” 新學期開學,周師傅終于還是出現在了食堂里,雖然每周仍需要透析三次。有同學看到周師傅,一臉驚喜地和他打招呼。 這位大廚依然沒法叫出每一個同學的名字,但他時常想,這每一個跟他微笑、招手、問好的同學們,可能就出現在幫助他的名單中、QQ空間的留言里、手機里的短信上。他也在揣摩,與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大概就蘊含在這滿是油煙味的食堂后廚、樸素又精致的一日三餐里。(李玥)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合肥高中生救人之后——老人緣何找上門?(點贊中國)
已是最后一篇
-
合肥高中生救人之后——老人緣何找上門?(點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