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大年初五清晨,溫暖的陽光灑在西藏堆龍德慶縣羊達鄉羊達村,鮮紅的國旗在一棟棟整整齊齊的藏式小樓頂迎風飄揚,村里時不時傳來孩子們嬉鬧聲和鞭炮聲。
“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蓋新房。”在堆龍河畔一棟寬敞漂亮的兩層藏式小樓前,年近古稀的村民卓嘎激動地說,她是西藏自治區安居工程的受益者之一。
2006年起,西藏實施了以農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貧搬遷為重點的農牧民安居工程,對改善住房條件的農牧民予以補助。截至目前,安居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70億元,使全區住房條件比較差的27.5萬戶、143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房屋。
“現在我們吃得好、住得好,孩子上學、老人看病不發愁,這樣的生活到哪里去找啊!”順著卓嘎的引導,記者來到“羊達鄉設施農業示范園”內,一排排溫室大棚錯落有致,目前這個示范園已建成200棟塑料大棚。
來往于蔬菜大棚間,記者時時都能感受到村民們發自內心的喜悅。在娘卡的蔬菜大棚內,娘卡正和幾位婦女一起采摘成熟的青椒,汗水順著她的臉頰流下,陽光灑在她們洋溢著笑容的臉上,格外的光彩照人。
“這茬青椒是去年9月種上的,這已經是第九次采摘了。碰上過春節,現在價格也好,這次估計能賣3000多元。”娘卡盤算著,臉上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喜悅。
盡管是春節假期,但由于現在氣溫比較低,十幾個大棚馬上就要收割了,羊達鄉副鄉長達瓦次仁還是不放心,每天都要過來看看。“今年我們免收承包戶的租金,全部由政府埋單。技術方面,我們專門對農戶進行培訓,而且有技術員經常去指導。”達瓦次仁告訴記者,政府還給每個承包戶補貼了1000元的農家肥和1500元用以購買農用三輪車。
如今,從傳統種植業走出來的農牧民在黨的惠農富民政策引領下,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勤勞的雙手,在豐富了市民餐桌的同時,更換回了豐厚的收入,這讓娘卡感到很高興。(記者 扎西)
- 上一篇:
-
山里人家“年夜飯”(新春走基層 新風撲面來)
已是第一篇
-
山里人家“年夜飯”(新春走基層 新風撲面來)
- 下一篇:
-
一個“80后”眼中的農村“文化年”
已是最后一篇
-
一個“80后”眼中的農村“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