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哥站,T54次預告”
“巴哥站,K543次11時20分通過。”
2月15日,一如既往,烏魯木齊車務段紅山口站運轉室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值班員劉元昊通過閉塞電話,向鄰近車站通告。聽取預告,聽取開車通知,確認接車線路空閑,開放信號,列車接近后執行車機聯控呼喚,通過控制臺監視列車,列車到達……一連串眼看、手指、口呼的操作流暢嚴謹。
1992年當兵復原的劉元昊參加了鐵路工作,來到了戈壁小站。第一次見到小站給了她深深的震撼:荒涼孤寂、生活不便、信息匱乏,將小站與外界聯在一起的只有那部小小的電話和每天一趟的慢車。很多同來的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紛紛離開了小站,可是她堅持了下來,一堅持就是二十年。二十年來,十幾平方的小站宿舍就成了她的家,而這個家也把她的命運與鐵路安全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作為烏魯木齊車務段管轄內唯一在職的女值班員,劉元昊的努力有目共睹。紅山口站雖然是一個五等小站,但工作并不輕松。一個前夜、白班、后夜下來,值班員要接近500趟車,男值班員干下來都累得筋疲力盡,要強的劉元昊從未說過一句不行,默默承受了比男同事更多的困難,兢兢業業地執行每一個程序落實每一項標準,堅持執行規章一點不差,作業程序一項不漏,標準用語一字不減,遵章守紀一刻不松。
嚴謹、細心、好強,是同事們給劉元昊最多的評價,2000年,她獲得路局接發列車技術表演賽技術能手稱號,2006年、2007年,她多次榮獲烏魯木齊車務段首席職工稱號。2008年獲得鐵道部火車頭獎章。
在沿線小站工作,工作性質決定了顧不了家,照顧不了老人和孩子,每逢春節,在別人合家團圓時,劉元昊家常常是家門落鎖,今年依然是這樣。年前,她把剛剛5歲的女兒送到孩子的奶奶家。小家伙和爸爸媽媽總是聚少離多,有時難得一家人在一起吃頓飯,平時不能照顧女兒已經很內疚,回到家應該好好照顧女兒。但是,幾天值班下來,骨頭像散了架似的,回到家倒在床上就睡著了。早晨不是自己叫醒女兒,而是女兒叫醒自己。2月12日,女兒得了重感冒,打了三天吊針一點都不見好。孩子看不見媽媽的身影,就撥通了劉元昊的手機:“媽媽,你們是不是不喜歡寶寶了,是不是不要我了?”一句話讓劉元昊暗暗地掉下了眼淚。
“天下哪個父母不愛孩子,我也想騰出點兒時間照顧女兒,但既然干這個工作,就要負起這個責任。”說這些話時,眼淚一直在劉元昊的眼圈里打轉兒……
“紅山口站實現安全生產一萬天的好成績,我們都很高興。劉元昊工作二十年來沒有任何事故。”說起劉元昊,紅山口站值班主任劉仁軍的驕傲溢于言表。(作者 于江)
- 上一篇:
-
大山深處巡道工 30年磨破120多雙鞋
已是第一篇
-
大山深處巡道工 30年磨破120多雙鞋
- 下一篇:
-
村頭每日舞翩翩
已是最后一篇
-
村頭每日舞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