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2月8日電(記者駱飛)“馬上就蒸熟了,孩子們別急。”劉超邊說邊揭開甑蓋,一股熱氣迅速升騰起來,屋內頓時彌漫著一股清甜的香味。他隨即用筷子撥弄著油亮亮的糯米飯,準備用來打糍粑。此刻,圍著火爐的孩子們眼里透出了饞意。
“從去年開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今年家里還殺了年豬,一家人可以敞開吃肉了。”談到生活,劉超難掩內心的欣喜。作為貧困戶,他對日子的變化最有感觸。
劉超家所在的塘約村位于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由于交通閉塞,人多地少,缺產業支撐,村民們曾守著好環境卻過著窮日子。劉超一家更是艱難。“10多年來家里不斷有人得重病,花光了所有的錢,就靠我一人打零工,特別困難。”他說。
現在,劉超一家幾口人還擠在破舊的石板房里。由于年久失修,老房子已成危房,漏雨漏風。得益于國家農村危房改造政策,他們年后就可以搬進新房,貧困生活將迎來轉機。
記者走進堂屋,屋里除了堆放的農具、稻谷外,更多的空間堆滿年貨,地上、桌子上、墻上或堆或掛著不少食材:大盆里煮好的豬頭肉白白凈凈,旁邊木桶中放著十幾塊鹽水腌制的白豆腐,墻上掛著的香腸臘肉色澤誘人,散發著煙熏味。蔬菜有胡蘿卜、萵筍、豌豆米、四季豆、金針菇、香菇等,還有從超市買的火腿腸、榨菜。
打好糍粑,劉超一家開始做年夜飯的主菜。經過精心準備,涼拌豬耳、鹵雞爪、香腸最先端上桌。架在小火爐上的鍋里燉著蘿卜排骨,正咕嚕咕嚕冒熱氣。“準備再做幾個熱菜湊成雙數,希望圓滿”。
“年夜飯吃什么,我心里早有了菜單,今年想多做點平時很少吃的菜,如白水蝦、燴三鮮、金針菇肉片湯等,孩子們也很喜歡。”劉超說,“我家年夜飯還算豐富吧?”
回憶過去,妻子羅艷紅感嘆不已:以前年夜飯最好的菜是雞,再割幾斤肥瘦各半的豬肉就算豐盛了。“早幾年,蔬菜只有自己種的大白菜,炸點小孩愛吃的土豆、紅薯。一只雞也只吃一半,另一半留著,怕有客人來沒東西招待。”她說,即使年夜飯,好菜還要省著吃。
隨著熱菜陸續出鍋,劉超心里的那張菜單呈現在眼前:一張八仙桌擺滿18道葷素搭配的菜肴,還有水果、飲料和糖,就等著傳統的祭祀儀式。孩子們圍著桌子轉,不時偷吃一口,劉超并不阻止,臉上帶著笑容。當羅艷紅拿出新衣服時,孩子們尖叫著跑到她身邊,七手八腳拿著試穿,屋子里充滿歡聲笑語。
塘約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宏介紹說,村里重點圍繞貧困戶實施精準扶貧,從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充分調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現在扶貧政策就像菜單一樣,貧困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接地氣,效果好。”他說,借助精準扶貧,塘約村將在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
記者沿著硬化的通組路一路看到,村民都忙著準備年夜飯,不少新修的房子掛著紅燈籠,貼著紅春聯,喜慶祥和。鞭炮聲不時響起,村子彌漫著濃濃的年味。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層)百姓新年新語新愿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層)百姓新年新語新愿
- 下一篇:
-
“門巴陪我過大年!”(新春走基層)
已是最后一篇
-
“門巴陪我過大年!”(新春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