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走基層,龍年新春對記者、對媒體而言,又多了一層意義。
2012年農歷大年初一,吳忠日報記者馬桂芬趕早起床,安頓好孩子后,便直奔紅寺堡區南川鄉楊柳村進行采訪。
馬桂芬和村民們一起看戲曲、包餃子,雖然周圍都是陌生的面孔,但感覺親切融洽。“這是我第一次和村民一起過年,很開心,收獲也很多。”馬桂芬說,融入群眾后,她聽到了很多真心話,也感受到了移民內心深處的期望和喜悅,而這些都是平時采訪很難直接挖掘到的素材。
龍年春節,吳忠日報和往年一樣休刊,但記者們卻沒像往年那樣閑著,按照“新春走基層”的計劃,由報社領導帶隊,記者分組赴利通區、青銅峽、鹽池、同心、紅寺堡五縣區最偏遠的鎮村進行采訪,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老百姓的快樂新年。“以前總為找不到好線索發愁,進村入戶和百姓暢談后,才發現好線索無處不在。”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沈曉麗說,通過走基層自己發現了新聞采寫的“秘訣”。
新春佳節時,媒體總動員。自今年1月初,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五市十多家市級媒體提前部署,積極“備戰”新春走基層活動,用腳、用筆、用心采摘到的收獲不僅體現在報紙和電視上,更體現在記者編輯對新聞認識的轉變上。
春節期間,銀川晚報社選派多名記者、編輯,分成農村組、社區組、一線崗位組、交通組等小分隊,分赴各基層點實地采訪,并連續走訪了賀蘭縣鄉村大舞臺、移民新村楊顯村、鎮北堡鎮、武警寧夏總隊春運執勤班、靈武困難群眾的廉租房等。記者詹思佳放棄除夕夜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來到銀川市120指揮調度中心,與值守一線的急救人員一起堅守崗位直至大年初一凌晨兩點,采寫的《13輛救護車待命45名急救人員堅守崗位出車53趟 120急救人員的除夕夜》一文親切感人,刊發后反響強烈。“是他們感動了我,我才能用心去感動讀者。”這是詹思佳基層歸來后最深切的體會。銀川廣播電視臺記者大年初二走進移民新村,關注移民婦女學女紅補貼家用的報道,樸實真切,展現了新“銀川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
為做好新春走基層報道,固原日報、固原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多名記者主動請纓放棄除夕與家人團聚,帶著攝像機、踩著雪,走進百姓家中。正月初九,他們與原州區移民新村的群眾一起扭秧歌,吃年飯;正月十五元宵節,他們深入隆德縣高臺鄉,報道高臺馬社火,在報紙和熒屏上營造了喜慶濃厚的新春氛圍。
中衛廣播電視臺在重要時段開設“新春走基層”專題,采取新聞跟蹤報道、現場一線采訪等不同形式,派出10多名記者,深入到20多個企業、村委會和社區,刊播了《百姓笑臉照亮“龍”年》《春滿農家巧手織出紅火年》等來自一線的新聞。《中衛日報》更是收獲了來自一線的新聞稿件60余篇、照片33幅,版面亮點頻閃,百姓愛不釋手。
石嘴山日報組織記者在春節期間深入社區農戶家中、廠礦工地一線,與農民、工人一起過節,同吃同住,用心感受,采寫刊發了《碎煤工的苦樂生活》《許賽的幸福》《老梁學說普通話》等多篇報道,稿件質量明顯提升。
新春走基層,媒體收獲的,還遠遠不止這些……(記者 馬曉芳)
- 上一篇:
-
解放軍報社:把新聞寫在官兵心坎上
已是第一篇
-
解放軍報社:把新聞寫在官兵心坎上
- 下一篇:
-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新聞 寫在百姓心坎上
已是最后一篇
-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新聞 寫在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