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程迪 齊鴻鑫 邵琨 符曉波 譚輝 鄒明仲 王琪 王賢 徐冰 張旭東 毛思倩)猴年春節,在萬家團圓之際,來自江西、黑龍江、山東、福建等地的新華社記者,深入農村廠礦、走進醫院社區,記錄祖國的發展和進步,見證群眾的幸福生活。
除夕日:勞動者“忙碌在”崗位上
7日是除夕。江西南昌鐵路局贛州工務段西江路橋工區工長陳迪強起了個大早。工區的人都回家了,就剩老陳一個人值班。不過老陳還是很開心,因為他的妻子唐菊芳和女兒陳璐馬上就要來陪他過年了。
“工區年輕人多,離家又遠,還有陜西的,不忍心讓他們在這小站孤獨、寂寞,就讓他們回家過年。我在這里應急值守,也放心一點。”陳迪強擦擦手,憨厚地笑著對記者說,“今年大年初三是我和我愛人29年的結婚紀念日。”說到這,陳迪強有點害羞又有點無奈,他已經6年沒回家過年了。
同是除夕夜,遠在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公安消防支隊南崗大隊南直中隊指導員于海波,手中的對講機不時傳來“香坊成高子鎮附近有火情,消防車已出動”等類似消息。
為了保障當地消防安全,哈爾濱公安消防部門要求從除夕當天早晨八點到正月初二早晨八點,所有一線戰斗部隊進入二級戰備,兵不卸甲,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每個消防中隊還要抽調一臺消防車上路巡邏。
在山東,記者在濰坊市人民醫院急診室里看到的卻是繁忙的景象,感受不到一點兒年味。
大年初一零點多,記者剛一走進這個急診室,孩子的哭鬧聲馬上蓋住了外面的鞭炮聲,候診區里還有七八個人在等候。這里沒有燈籠和對聯,只有忙忙碌碌的身影。
值班的內科醫生王濤說,從除夕下午5點到晚上12點,已經看了40個病號,有發熱、肚子疼、肺部感染的等等,就一個字:“忙”……
家庭難團圓 責任不缺失
新春佳節,萬家團聚。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我國現代化沙漠油田——塔里木油田塔中作業區內一切如常。為了保證春節期間油氣安全生產,工人們依然在孤寂的沙漠中堅守。
“寶貝在家乖不乖呀?媽媽祝你新年快樂,在家不能老哭鼻子哦……”28歲的劉桂英在油田是位資料員,在家中是位6歲孩子的母親。除夕夜,她尋找空隙給家人打了個電話,匆匆說上幾句就把“機會”讓給別的同事了。沙漠當中基站少,信號弱,一次只能允許20個人同時打電話,上網速度非常慢,與家人視頻聊天更是奢望,大家只能錯開打電話。
到塔中油田工作3年來,這是劉桂英第二次在沙漠中過年。她所屬的塔中油氣開發部塔中作業區40班組,今年春節期間共有17人留守,大家都沒有家屬陪伴。“油田不能因為過節而耽誤生產,所以總要有人不能回家陪家人過年。”劉桂英跟記者說。
除夕之夜,在合家團圓的時刻,記者在沈陽街頭遇到了60歲的環衛工孫德昌。他告訴記者,除夕夜他一家十余口人在一起過大年。“我和老伴兒忙活著包餃子,做年夜飯,和家人一起看春晚。零點敲鐘后,我就帶著10歲的小外孫出去放鞭炮,回來后大家差不多都睡覺了,我也就要上班了。”
年夜飯,為節日增添色彩
李超和孫麗都是深圳灣口岸邊檢民警,他們在崗位上相識,2010年結婚。“從結婚以來,我們的除夕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沒有在一起吃過一頓年夜飯。”李超說。
雖然在同一個崗位工作,但兩人一直都是錯開班次上班。除夕夜,兩人的年夜飯又得分開吃;孫麗回家與家人團聚,而李超則在食堂“享受”廣東傳統年夜菜“盆菜”。
而任職于武漢鐵路局武漢動車段職工謝洪亮和杜鵬鵬夫妻倆,雖然同在一個乘務隊,由于班次的不同,常常幾天也見不上一面。在除夕萬家團圓之時,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23時2分,謝洪亮回乘務隊交接前,特意先去食堂給妻子打了份宵夜。可此時正是隨車機械師回乘的高峰期,杜鵬鵬忙得不可開交。謝洪亮嘆了口氣,只能悄悄將宵夜放在妻子的手提袋里,回到休息室休息。
在山東青島環衛公寓的大院里,記者遇到了環衛工人杜里民和胡金庭。
兩位師傅笑著告訴記者,年夜飯是公司把豬肉白菜的餃子餡和餃子皮都準備好了,大家下班后在公寓和公司領導及管理員一起包、一起煮、一起吃,放鞭炮放花,過了一個大團圓的除夕。
在合家團圓的時刻,勞動者依然堅守在崗位,以一種別樣的形式度過了這個辭舊迎新的除夕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除夕夜堅守春運一線的父女、母子、夫妻“搭檔”
已是最后一篇
-
除夕夜堅守春運一線的父女、母子、夫妻“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