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記者丁靜 王修楠)在北京鐵路局北京供電段一處很普通的樓房內,“趙大坪工作室”并不起眼,但這個普通的工作室卻很不簡單,它是鐵路系統首個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掛牌的“技能大師工作室”。
趙大坪是一位接觸網工,說白了就是高鐵電力機車動力系統——接觸網的“守護人”。不僅辛苦,還需要面對高壓、高空、高危的考驗。“360行,行行出狀元。”趙大坪在多年的鉆研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近年來,隨著京津城際、京滬、京廣高鐵的開通運營,大量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投入使用,檢修標準也不斷提升。由于傳統的接觸網腕臂安裝工藝是垂直吊裝,存在人員多、作業時間長、難度大、安全系數低等問題。
趙大坪經過多次實驗,摸索出一套腕臂水平吊裝和懸掛承力索同步作業的新工藝,在確保安裝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作業人數由4人減少為2人,作業時間平均25分鐘降至12分鐘。這項工藝在北京鐵路局其他供電段得到推廣,取得了良好效果。
接觸網工常常需要爬上鐵路鋼柱保養接觸網,需要“腳扣”輔助攀爬。但老式腳扣無法應對雨雪天氣,遇到雨雪常常打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趙大坪和同事們研發了一種“H型鋼柱防滑腳扣”。這種腳扣不僅能夠在覆冰、結霜的情況下正常使用,還比老式腳扣更加跟腳。
趙大坪成了業務能手,卻并不“吝嗇”將技藝外傳。多年來,他在講課中將十幾年來積累的小竅門、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同事。為滿足一線生產需要,他還編寫了《電氣化鐵道接觸網隔離開關分解安裝及調試》、《接觸網接地極、地線制作及安裝》、《接觸網線岔始觸區高差調整》等教材,為接觸網作業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資料。
18歲就開始在鐵路系統工作的趙大坪,如今已工作31年。別看他只是個“職高生”,但現在也是一位“嚴師”。趙大坪與20名技術骨干簽訂了“帶徒協議”,利用工作室資源對他們進行輔導培養。
“在我帶徒的過程中,我會告訴他一個理念:任何高科技、新技術,只要鉆進去我們也能做得到。”趙大坪說,“遇到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伴隨著創新,這成果是別人拿不走的。”
如今,趙大坪的工作室已經取得技術攻關、革新項目7項,工藝流程及作業指導書12項,發表技術論文3篇,研發創新項目2項。
趙大坪成功的秘訣是什么?“要有超前的學習心態,看到事物發展的趨勢。”趙大坪說,在高鐵第六次提速之前,自己已經鉆研了《高速接觸網》這本書,因此在京滬高鐵、京津城際中遇到類似情況時就不覺得陌生。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份熱情。“我是把興趣愛好和工作結合起來了,把解決問題當成一種快樂。”趙大坪平靜地說,“這也不容易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鐵路父子兵”:至親相伴不言苦
已是最后一篇
-
“鐵路父子兵”:至親相伴不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