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龍王廟社區緊鄰新街口繁華商貿區,現有居民4300戶、總人口1.2萬余人。過去,由于居住人群大部分屬拆遷安置,老年人常感嘆房子越建越高,但樓上樓下的鄰居姓啥都不知道,鄰里之間情分越來越淡。
2005年6月,龍王廟社區啟動了“鄰里節”活動,圍繞“鄰里學”、“鄰里樂”、“鄰里幫”、“鄰里頌”等豐富的活動形式,連續舉辦十一屆。如今,社區內陌生的鄰居逐漸熟悉起來,寂寞的樓道變得越來越熱鬧。
11年的“鄰里節”,讓鄰里間多了一次次熱情的握手,多了一句句溫暖的話語,多了一張張會心的笑臉,更多了一份份努力前行的動力。
今年78歲的梁美霞從南京市公安局退休20年了,如今仍是社區志愿服務積極分子、合唱隊隊長。“剛開始感覺退休之后無所事事,后來參與社區活動,還能服務大家,發揮余熱,感覺很充實快樂。”
巡視安全、宣傳政策,社區居民自發組織了巡邏隊,設置安全崗。“巡邏隊從10多人發展到近30人,開始是退休黨員做,后來很多群眾積極參與進來,青奧會的時候我們還服務過廣大游客哩。”今年70歲的邵桂蘭至今仍是社區巡邏隊隊長。
關愛“空巢老人”是社區工作重中之重。2009年龍王廟社區舉辦“相聚百家宴,鄰里一家親”第五屆鄰里節活動,最開心的要數社區獨居孤寡老人,百家宴讓他們感受到了別樣的親情。
今年60歲田克和結對幫扶85歲的陳玲瓏老人,田克和經常陪陳玲瓏去莫愁湖、太平公園、玄武湖公園游玩。2016年春節來臨之際,陳玲瓏老人捐了800元給社區用于公益活動。龍王廟社區副主任許桂芬告訴記者,“她并不富有,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的時候,她都來捐款。因為鄰里幫她很多,所以她想回報社區居民。”
今年54歲的鹿春玲退休后沒事就下樓掃掃地、瞧瞧公共車庫,被群眾推舉為火瓦巷30號二單元樓長。在南京港華燃氣工作的褚琳和鹿春玲居住在一棟樓,被稱為樓棟積極分子。節前寒潮突襲南京,小區水管爆裂,褚琳從單位找來師傅半天就修好了。“我也想做給下一代看嘛,兒子上高二了,這也算是言傳身教吧。”褚琳有時工作比較忙,就把兒子“寄”在鹿樓長家吃飯。
“‘鄰里節’是居民自己的節日,一個節就是一座橋梁,一座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梁;一個節就是一個紐帶,一個厚植鄰里親情的紐帶。”龍王廟社區副書記徐水蘭說。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見我聞·鄉愁)農村:年味漸濃 鄉愁回歸
已是最后一篇
-
(我見我聞·鄉愁)農村:年味漸濃 鄉愁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