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南京:民俗文化惹人醉
農歷正月初五,南京博物院文淵廣場上鼓聲陣陣。素有“金陵第一鼓”美譽的南京留左大鼓表演團正在進行新春展演。演員們身著大紅馬甲、頭戴金色盔帽、腳蹬黑靴,神采奕奕,吸引了大量市民駐足觀看。留左大鼓發源于南京市六合地區,是南京人喜愛的民俗文化活動,在漢族打擊樂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007年,留左吹打樂被列入首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大年初四開始,南京市秦淮區重點民俗項目“凡德藝術館”免費向市民開放,數百件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讓參觀者大飽眼福。主辦方特意邀請非遺傳承人到現場進行表演,全面生動地展示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讓市民在過大年、逛燈會、品美食之余,欣賞傳統工藝文化之美,感受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花燈、皮影戲、木偶戲……不僅受到老年人的歡迎,也備受年輕人的追捧。為期三天的表演幾乎場場爆滿。
今年春節期間,南京市推出了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打元素的民俗文化活動,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濃的民俗味兒:在南京博物院老茶館,南京白局、蘇州評彈、傳統相聲、揚劇經典折子戲等傳統曲目輪番上演,為人們帶來了“觀戲品茶”的別樣樂趣;在夫子廟燈彩館,老藝人們親手做的燈彩精品,訴說著秦淮燈會30年的悠久歷史;在街邊隨處可見的剪紙攤、面人攤、糖畫攤前,來自美國、越南、津巴布韋的外國游客看得津津有味。
“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不僅陶冶了市民身心,更保護了傳統文化。”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所長陸建芳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的文化生態環境急劇改變,資源流失狀況嚴重,后繼乏人,一些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在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里,讓人們接觸了解“非遺”的魅力,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再發現,也是讓其重煥活力的一次嘗試。(記者 鄭晉鳴)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層)河北柏鄉:書屋里的別樣新年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層)河北柏鄉:書屋里的別樣新年
- 下一篇: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