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進溫棚過大年”(新春走基層 新風撲面來)
在清晨的爆竹聲中,記者來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城東現代高效農業綜合示范園。雪中的果蔬溫棚像一座座銀色小山,一眼望不到盡頭。
棚外天寒地凍,棚內溫暖如春。走進一座綜合果蔬種植溫棚,記者驚奇地看到火龍果與韭菜隔行套種在一起。
“去年種下的火龍果,要到今年秋天才能掛果,在技術員的指導下,套種了韭菜,一斤能賣到3塊錢,可增加不少收入哩。”56歲的管理員康連貴3年前從同心縣丁塘鎮楊塘村搬遷到紅寺堡區。他告訴記者,在這里干,公司包吃包住,一年能掙近2萬元。
溫棚需要的勞動力根據季節走,春秋農忙時,康連貴的老伴、兒子都能在園區里打上一份工,全家年收入超過4萬元。
冬天的溫棚離不了人,晚上要開燈升溫,白天要通風光照。今年春節,康連貴和10位同事選擇了堅守崗位,照看溫棚。“公司發的羊肉和米面都送回去了,雖然沒能回家團聚,但為了以后的好生活,也很開心。一個春節可以多掙上千塊錢,值了。”
綠油油的韭菜長勢喜人,幾個工人正在忙著割韭菜。“每天看著果樹蔬菜長,心里甭提多樂呵了。”來自彭陽縣的馬會享說,以前在老家種旱地,靠天吃飯,做夢都沒想到這地凍天寒的季節還能長莊稼。
“一個棚收入可達三四萬元,比10畝水澆地都多。”紅寺堡區區長徐軍介紹,2009年以來,區委、區政府采取“政府搭臺,項目捆綁,民企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建設集生態、種植、養殖、加工為一體的城東現代高效農業綜合示范園,已引進了聯眾、鵬勝、科冕等企業入園投資生產,建成日光溫室850座,用工高峰期可解決上千名生態移民的轉移就業。
- 上一篇:
-
帶領大家種好菜(走基層·典型回訪)
已是第一篇
-
帶領大家種好菜(走基層·典型回訪)
- 下一篇:
-
“我和百姓有個約會”(新春走基層 新風撲面來)
已是最后一篇
-
“我和百姓有個約會”(新春走基層 新風撲面來)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