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外媒關注兩會轉會風:食宿從簡 節儉與反腐并進
發表時間:2013-03-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預備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委員乘車前往參會,車隊不再由警車開道。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帶著你自己的牙刷上兩會。”美聯社以這樣一句話形容今年中國兩會的會風轉變。不少外媒認為,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后,今年的中國兩會顯得頗為低調,沒有鮮花橫幅迎接,沒有警車開道,代表們的食宿也一切從簡。

  兩會代表委員無歡迎獻花 食住行一切從簡

  “一日三餐是自助餐,每天早餐基本沒有肉食。午餐和晚餐也比較簡單,有4到5個熱菜,沒有海鮮。”美聯社援引一名參加兩會的代表的話說,“我們隨著普通的旅行團出發,下榻的賓館也是無星級。”另一名代表則坦承,今年兩會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住宿,他被安排住在一家規模較小的賓館,“比想象中的簡單許多”。

  美聯社還稱,6日北京代表團的午餐菜譜也非常普通,都是家常菜,如雞蛋湯、煮玉米、煸炒白菜和糯米豬肉。“習近平本人作出表率,外出考察時嚴格執行‘四菜一湯’晚餐標準,并且不封路、不清場,要求取消歡迎儀式。”報道稱。

  “節儉之風”如今也體現在兩會上。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3月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發布會上表示,大會秘書處研究制定了改進會風的具體措施,包括簡化會場布置、嚴格執行伙食標準、盡可能不封路、減少租用賓館等場所等措施。

  英國《衛報》稱,兩會期間,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火車站不會有隆重的迎賓儀式,賓館房間內不會擺放花束,不會舉辦奢華的慶祝活動,也不會發放禮品。宴會將換成不提供酒類飲料的自助餐。報道認為,隨著中國新領導層上任,這一新的儉樸風氣反映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雙重工作重點:狠剎鋪張浪費之風,以及努力追求“中國夢”。

  與此同時,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解放軍代表團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軍委“十項規定”,認真遵守大會和代表團改進會風各項規定要求。美聯社報道稱,會上代表都自備洗漱用品,一名解放軍代表說,今年兩會他取消了與會議無關的活動,而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了會議上。

  兩會“無紙化”代表用便宜文件夾

  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稱,3月3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是直接對著面前的電腦屏幕宣讀了政協工作報告。兩會首次取消會議簡報、大會發言報告等紙質印刷品,改成電子版及官方網站發布,僅此一項可節省會議支出約200萬元。

  文章稱,往年,臺下2000多名政協委員齊唰唰翻閱報告的聲音,是檢驗他們是否聚精會神聽會的方法之一;但是昨天(3日),這個唰唰的聲音卻因為全國政協厲行節約縮減印刷,并不如以前那樣響徹著人民大會堂。

  這并不是說政協委員們沒有人手一份工作報告,或是他們不小心去會了“周公”,而是曾以厚重文件為標榜的中國式開會,要向外界宣告,與會者帶著腦袋去開會,比形式上低頭看報告來得更重要。

  美聯社報道稱,今年兩會減少了紙質文件的數量,代表們更是用著便宜的文件夾裝文件。

  代表委員“素顏”赴兩會 節儉和反腐齊頭并進

  美聯社報道稱,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多名名人、企業家雖然用著名牌手袋或腰帶。但數量比以前少了很多,此外,那些花哨的手表也大多不見蹤影。

  “貂皮大衣、名牌包包、愛馬仕皮帶、迪奧眼鏡這些往年兩會期間引發爭議的耀眼奢侈品,今年基本和兩會“絕緣”。由于中共新一屆領導提倡厲行節約,改進工作會風,代表們今年幾乎是素顏參會,裝束較為低調樸素。”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形容。

  美聯社分析稱,和“節儉風”相輔相成的,是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的反腐問題。外界都在關注,中國新一屆政府是否會采取更深入、更困難的措施應對腐敗。雖然改變會風無法做到本質上的反腐,但仍是方法之一。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也援引中國網友的話說,一系列簡樸節約、務實親民的舉措連日來成為媒體所報道的熱門話題,全新的會風的確讓人耳目一新。但轉變會風不應僅僅是形式上的一些變化,還應該體現在對民眾呼聲的重視,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實效上。這樣,才能讓民眾覺得這是“接地氣”的兩會。

  新加坡《聯合早報》也認為,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屆領導層下決心掀起反腐風潮,帶頭改變工作作風。但如今,或許單純向公眾傳達改變的姿態與做法已不足夠,倘若能進一步量化并公布改變的成效,不僅是尊重公眾的知情權,相信也有助于建立起一套體制內部檢討評估機制,也可防范新氣象變為過境臺風。

責任編輯:王鈺
更多
  1.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1. 相關報道
  1. 新聞聚焦
  1. 聯盟聯播
  1. 深度評論
  1. 專題活動
  1. 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