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一直是我國道德領域建設的重要部分,在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中,針對精神文明建設中的誠信問題也展開討論并提出了相關提案。現將兩會中參會人員有關誠信問題的聲音整合如下:
李克強: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新一屆中央政府報告政府工作。在談及2014年重點工作時,李克強表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共享,推動建立自然人、法人統一代碼,對違背市場競爭規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李克強表示,堅持放管并重,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管理機制,實現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推廣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辦事,探索實施統一市場監管。 >> 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馬云:誠信是生產力
馬云說,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一條他覺得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我一直堅信,誠信是有價值的,是可以變成錢的,誠信是最大的財富,”馬云說,“一個社會本來就應該是這樣。如果反過來,失信者一路綠燈,守信者步步維艱,那這個社會就麻煩了。”
馬云說,為什么在網上買東西便宜?很大一項成本,就是信用成本,我們不用支出了。十年前,誰會相信在網上賣東西的人,誰敢在網上買?現在網購節省時間節省成本,就是因為你相信我,我相信你,誠信這個時候就是生產力。(左圖為全國人大代表 馬云) >>
厲以寧:信用是最大的社會資本
厲以寧說,大家知道,在經濟學里面有三個資本概念:第一個,物質資本。第二個,人力資本。第三個,社會資本。這里所說的社會資本是經濟學的含義,是一種無形資本,而不是現在報紙上所用的民間資本這個概念。人際關系,比如說廣東為什么發展這么快?因為它有雄厚的社會資本。海外華人華僑還有港澳同胞,這些都可以作為社會資本可以用。浙江經濟發展為什么這么快?家庭、家族、同鄉這些關系,你哪怕赤手空拳的走到南洋,只要碰到老鄉你就可以發展。那社會資本靠什么維持?靠信用。
厲以寧指出,信用是最大的社會資本。中國今天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是對信用不予重視,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怎么對待?兩個底線是不能違背的。第一是法律底線。第二是道德底線。你沒有信用,你有什么道德底線啊?所以在這方面,一定要做到讓失信者沒有利益可圖。法律監管嚴格,社會上人的抵制是一種道德的抵制,不和你來往了,你有什么辦法?你沒有信用。對政府來說,最要緊的是什么?一方面要監管。政府本身就應該是講信用的。我碰到一些地方,民營企業家在埋怨,政府不講信用,政府把合同撕毀了,這就說政府也必須講信用。
我們知道這樣一件事,西方有一句名言,他騙了所有的人,最后他發現他被所有人騙了。你騙了別人,你以為你得意了?最后所有人都騙你。所以說,一定要恢復我們中華民族講信用的傳統。>>
1 用法治促進社會誠信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我認為可以分四步走:認識、踐行、倡導和立法。既然形成的是國家價值體系,那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不只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要求,它需代代相傳。如何才能代代相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立法保障。特別是把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制度加以固化,從而更多更廣地規范和引導人們的行為。
就拿誠信這個問題來說,中國人講究誠信,以前只在道德范疇講,如果以后能寫進法律,就意味著:不誠信,你就犯法,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失信受罰的機制得以建立和落實,誠信社會的建成就指日可待。(央視主持人張澤群代表)>>
2 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 倡導誠信社會
一是加快頂層設計,推動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構建“信用屏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覆蓋全社會的誠信系統工程。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信用活動的參與者為主體,信用記錄為基礎,通過規范數據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良好機制。一般包括如下內容:信用信息征集、評價、使用,征信機構設立,信用業管理,主管機關職能,法律法規等內容。
二是健全征信指標,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信用評價標準,推動“有標可依”。信用評價標準應包括以下內容:一要完整覆蓋所有的信用指標,進行明確界定,并進行準確、連續、及時、全面、完整的記錄和評價;二要定性指標少、定量指標多;三要對信用等級進行劃分,每個等級都設置相應的分值范圍。
三是建立信息傳遞和共享機制,鼓勵應用,讓信用真正成為一種“財富和資本”。由政府主導建設信用管理系統平臺,要求特定機構必須向該平臺提供信用信息,搭建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并為社會主體查詢和信用信息商業化利用提供平臺。加大社會信用信息的應用普及,出臺鼓勵政策,積極牽引信用體系健康發展。
四是重視合法權益保護,規范征信、信息公開等程序和范圍,實現健康發展。明確被征信人的知情權。被征信人可以查詢其信用情況,對于其認為有錯誤的記載有權要求糾正;同時,應當明確征信機構在提供信息時不得侵犯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也不得對外提供。(全國人大代表鄭杰)>>
3 強化政務誠信建設
政府對社會價值觀有引導作用,更應該率先垂范。對地方政府來講,如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自己就要行得正、走得直,就應該把公正、法治的理念貫穿工作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政務誠信是“第一誠信”,如果政務誠信搞不好,整個社會的信用大廈根基就會不穩,個人誠信和企業誠信也不會搞好。正因如此,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今就顯得十分重要。
公務員隊伍和各政府部門代表著政府的形象,黨員干部必須身先士卒學習和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群眾身邊的事情抓起,從群眾感受最深的地方做起,從群眾反映最多的問題改起。
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虛擬化、復雜化,影響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眼下,我國的經濟發展了,國際地位提高了,但同時,也面臨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價值觀多元等多方面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山東省威海市市長張惠代表)>>
4 完善黑名單制度 讓失信者不敢“假摔”
食品問題頻頻挑戰公眾認知底、老人倒地“不敢扶”,這些問題凸顯誠信缺失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在討論報告時呼吁,需要完善具體可行的黑名單制度,同時應加快配套“信用”立法,完善獎懲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
“信息孤島”致失信成本低
全國政協委員、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紅宇分析指出,重建誠信已迫在眉睫。目前銀行等領域內雖有各自信用體系建設及黑名單列表,但由于信息無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島”,外界很難獲取,結果導致 “失信者”違法成本較低。
細化“黑名單”制度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劉慕仁建議,一方面要深入細化黑名單制度,如設置違規底線、動態管理及陽光公開辦法等,另一方面盡快完善獎懲制度,對“黑名單”追蹤監督,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一旦失信就要受到嚴重懲罰,消除失信者的僥幸心理,真正實現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信用立法 讓信用建設“有法可依”
劉慕仁認為,除了完善黑名單制度,還要設立法律“高壓線”,同時加強輿論監督,約束自然人和法人行為,促使其樹立誠信。 >>
5 統籌信用體系 克服執行難題
作為基層工作的法官,就已自然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誠信、公平、公正等指導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是一致的。
當前,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引導鄰里關系和諧、民眾安居樂業。對待損害鄰里關系、破壞婚姻家庭關系、不誠信、虐待老人等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不僅予以打擊,而且還要說明理由,從而對社會風氣起到導向作用。
目前普遍存在民事執行難問題,這對司法權威的損害很大。如果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統籌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克服目前社會信用管理部門過多過散的缺點,把所有不良記錄建起一個數據庫,那么對于問題的解決將很有幫助。(河南省寶豐縣鬧店法庭庭長朱正栩代表) >>
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路上,誠信問題在建設進程中不斷前進發展,不僅在兩會中得到了關注,也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長期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希望這些聲音可以化為實踐,為我國誠信建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明成果。(策劃制作:王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