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日,根據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秘書處提案組公布的信息,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的《關于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被列為今年的一號提案。每年的一號提案都備受關注,因為一號提案與當年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保持高度的契合,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預見性。 2013年 提交單位:九三學社中央 提案名稱:“關于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提案 提案內容:重點關注了我國農業發展存在的資源浪費和破壞、污染日趨顯現、農業生產能源利用率低等問題, 并針對性提出對策建議。 2012年 提交單位:民建中央、農工黨中央和全國工商聯聯合提交 提案名稱:“關于強本固基維護實體經濟堅實基礎”的提案 提案內容:建議采取有效措施緩解中小企業生存困境,支持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能源等領域,對壟斷性行業征收“暴利稅”,對中小企業“少取多予”,同時,引導民間資本走向“陽光燦爛”。該提案交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銀監會、財政部辦理。 2011年 提交單位:農工黨中央提交 提案名稱:“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的建議” 提案內容:建議下一步切實解決影響和制約新農保制度運行的突出問題。完善適應城鄉社保一體化發展要求的基層社保機構。要盡快建立起區農保經辦機構—鄉鎮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村級新農保協管(代辦)員的管理構架。建立縱向分權、相互制約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進一步促進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的規范性、安全性和透明度。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 2010年 提交單位:九三學社中央 提案名稱:關于“關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提案內容:為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低碳發展,提出幾個建議:第一、將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第二、盡快啟動相關基礎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數。第三、實施若干重大行動計劃。第四、大力增強科技支撐能力。低碳技術是低碳發展的重要要素,是低碳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第五、創新低碳發展體制和機制。瑞典的經驗值得借鑒,通過對化石能源課以重稅,引導企業主動降低能耗和尋找低成本的新能源,避免政府陷入補貼什么節能技術、補貼什么新能源、補多少、如何防止權力尋租的困境。第六、調動全社會力量建設低碳社會。 2009年 提交單位:致公黨中央 提案名稱:關于“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就業問題的提案”的提案 提案內容:在長期戰略上,要確立以城鄉統籌就業為核心的長期產業發展政策;確立以靈活就業為重點的短期扶持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同時,確立以就地就業為重點的短期扶持政策,有效緩解農民工返鄉務工壓力。 2008年 提交單位:民建中央 提案名稱:關于“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稅收政策”的提案 提案內容:該提案認為,資本市場的稅收政策應以合理投資為導向,倡導長期投資、抑制短期投機、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扶持中介機構健康發展為政策取向,建立起多層次、多環節、協調征管、體現公平的資本市場稅制。 2007年 提交單位:民革中央 提案名稱:關于“政府須直接參與經適房和廉租房建設”的提案 提案內容:提出政府必須直接參與到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中去。 提案認為政府作為住房發展商,不是為了取代市場機制和私人發展商,而是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的作用。提案建議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施工、建造仍由私人建造商承包,但他們必須遵守與政府簽訂的合同的規定。政府可以實行注冊會員制,將私人建筑商納入發展公共住房系統,與他們結成長期的合作伙伴。 2006年 提交單位:民建中央 提案名稱:關于“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的提案 提案內容:提出了五大理由支持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一是,目前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外資的必要性已顯著減少;二是,繼續實行所得稅雙軌制有違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也將使內資企業處于更加被動的競爭地位;第三,由于我國加強了對宏觀經濟的有效調控,使國民經濟在2002年已基本走出低谷,2004年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增長期,因而為實現“兩稅合一”奠定了良好基礎;第四,現實財力為“兩稅合一”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間。2005年全國稅收收入完成3萬億元以上(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嘗試實行較低的稅率是在財政預算承受能力限度之內的,既能較大幅降低內資企業的稅負,又不會對外資企業帶來太大的沖擊。雖然短期內可能對稅收收入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期看,“兩稅合一”有利于增強內資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第五,我國已進入WTO的后過渡期,過渡期結束后,內、外資企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只有“兩稅合一”,才能使內、外資企業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展開競爭。 2005年 提交單位:致公黨中央 提案名稱:關于“關于加快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的提案 提案內容:該提案認為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農業生產經營者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長。廣泛普及信息化能為廣大農民獲得更大的經濟收入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將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