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女強人好像是指沒有女人味,現在好多學生自稱女漢子,女神和女漢子都是現在的好詞兒。”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說。 兩會前,春晚中的小品語言引發社會爭議,把“剩女”、“女漢子”、 “30塊錢賣女兒”等當成笑點。有人認為這是瞄準了大齡女性群體說事,進行奚落和諷刺,充滿男權社會的性別歧視。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不過是一個小品而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吳海燕認為,當前影視作品中有把女性標簽化傾向,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總是圍著“小三、家庭主婦、女漢子、女神”轉,“女人有很多不同類別,女性不是一個標簽,貼標簽對現代女性不公平”。 輿論對事業型女性的偏見尤為突出,以前女性創業者被稱為女強人,現在自稱為“女漢子”。 錢穎一發現,如今女性創業越來越時髦。中國以前是科技創新,其優勢較多集中于男性,現在互聯網來了,老百姓的個性化需求隨之上升。現在創業浪潮不再是工科男的領地,現代創業中很多的設計需要體驗和感覺,女性擁有獨特優勢。 有一個例子,一位女性創業者展示產品時,把排毒減肥飲料裝在7個精美的瓶子里,一天一瓶。這種靠美感和精致取勝的創意,更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和好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句話: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 錢穎一認為,這句話是有新意的,“現在的創業者目標不僅局限于就業、收入提高、創造財富,而是注重實現精神追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現代女性更是如此”。 在吳海燕看來,女性在社會中起到半邊天的作用,與男性相比雖然有生理上的不同,但智慧和工作能力是一樣的,社會輿論應當更注重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司法廳副廳長傅莉娟持同樣觀點,呼吁社會都來關心、尊重女性,給女性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如果有一天很多事情不再突出女性性別,也是中國的一大進步?!卞X穎一說。(記者 陳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