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許晟 鮑曉菁)今年兩會,“大數據”是“熱詞”。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2日,在中國人大網公開的代表建議中涉及“大數據”的有140條左右,內容涵蓋醫療、打拐、農業及安全等許多領域。
幫助獲救被拐兒童找到親生父母
拐賣兒童犯罪嚴重侵犯被拐賣兒童的人身權利,踐踏公序良俗。公安部自2009年建立全國打拐DNA信息庫,以方便被解救兒童比對找到親生父母,但目前信息比對效果有限。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董事長鄭杰建議,完善全國統一的打拐DNA數據庫;積極引入大數據分析,深入挖掘被拐兒童的案件特征、兒童行為特征等規律,為打擊犯罪提供新手段,并讓獲救被拐兒童盡快找到親生父母。
重塑企業制造和管理
大數據可為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提供有效支撐。但相較于消費和服務領域,工業領域大數據對重塑企業制造和管理特別是智能制造的驅動作用尚未充分顯現。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工業大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產業,制定發展路徑;設立國家工業大數據發展專項基金;實施試點示范項目,探索大數據產業的新模式、新業態等等,以加快工業大數據應用。
讓農機工業實現智能化
農業生產精準化、智能化已成發展趨勢,農機工業需以信息化技術為先導,通過農業裝備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實現智能控制、多機物聯、精準作業、產品決策等。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剡水等6名代表建議,國家應制定智能農機大數據應用規劃,建立農機行業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我國農業和農機大數據的協同管理和綜合利用;加大對農機智能化技術發展和產品研發的政策支持等,開展智能農機大數據應用。
提升精準扶貧工作水平
為解決一些地方扶貧開發中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基層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了建檔立卡。但基層往往以“小本本”方式記錄,珍貴的一手資料不僅分散,信息還不完整、難以整合。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建議,以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為數據基礎,建立民政等多部門通用的扶貧工作信息平臺;將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開放,以便于專業機構作數據分析,以利于社會團體、企業等靶向幫扶,提升精準扶貧工作水平。
預防慢性病
利用可穿戴式設備,結合大數據分析,進行連續性的醫療監測已成為可能。人們越來越希望提前知道自己身體潛在的隱患,提前啟動醫療處置,避免形成慢性病。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王鳴建議,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常見多發慢性疾病,采取系統監測統計分析,構筑國家慢性病用戶健康數據中心等,利用大數據預防慢性病。
- 上一篇:
-
"做有溫度的政協委員"——記政協大會上的一次發言
已是第一篇
-
"做有溫度的政協委員"——記政協大會上的一次發言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