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江蘇昆山反對"四風":讓服務像呼吸一樣自然
發表時間:2013-08-06   來源:人民日報

  在“昆山‘做官’壓力大,做納稅人很舒服,做老百姓更幸福。”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昆山市國稅局紀檢組長朱向陽感慨地說。去年下半年剛調到昆山的他,如今已深切地感受到昆山機關單位工作節奏之快、服務群眾壓力之大。

  據朱向陽介紹,資源稟賦匱乏的昆山,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是蘇州6縣排名墊底的“小六子”。在上級領導和昆山人自己的心目中,通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奮斗,崛起為全國百強縣之首,聞名海內外的“昆山服務”是造就輝煌的最大資源。

  驕人的發展成就只能代表過去。眼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開展。昆山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只有繼續走好群眾路線,才能使黨建工作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

  “群眾的想法有人聽,群眾的困難有人幫,群眾的生活有質量,群眾對未來有希望。”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的這句體會,通俗而實在。

  權力意識淡出

  服務群眾唱響

  近日,市行政服務中心主任徐紅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不久前,昆山市行政服務中心接到一宗群眾投訴,投訴對象是設在市車管所的公共服務分中心,原因是群眾中午去該中心辦事,卻被自稱下班的工作人員關在了門外,群眾反映為何在炎炎夏日不能到大廳里去吹吹空調?

  對此,市行政服務中心領導立即啟動回應機制,不僅明確了向辦事群眾敞開納涼大門的規定,還從調查中進一步發現深層問題——部分臨時工因為待遇偏低而產生情緒。在全面提高臨時工工資待遇的同時,將工作績效與收入緊密掛鉤,徹底根治了辦事人員壓力不足、動力也不足的隱患。“近一個季度以來,原來投訴最多的車管所分中心,一起投訴都沒有了。”徐紅開心地說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昆山不習慣停留于被動地回應群眾反映的問題,而是積極剖析問題的深層癥結,主動解決尚未暴露的工作薄弱環節,提前做到舉一反三、一勞永逸,這也成為黨員干部從權力意識向服務群眾全面轉型的醒目標志。

  在昆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軍看來,堅持走為民服務的群眾路線道路,是市行政服務中心黨組對全體黨員和員工的嚴格要求,也是昆山各級、各部門黨組織的優良傳統。

  圍繞有“堅強有力的服務群眾核心”、“本領過硬的服務群眾隊伍”,昆山當下各級各部門的工作更加凸顯群眾路線,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機關單位強化為群眾服務理念的主體作用。

  如今,昆山的黨組織延伸到哪里,貼心的服務就覆蓋到哪里。在機關單位,按照創新型、學習型、服務型、廉潔型、關愛型“五型”標準選配黨組織書記;在農村和社區,實施“領頭雁”工程,400多名在職大學生村官實現農村、社區“全覆蓋”;在非公有制企業,實施非公企業黨務干部履職激勵保障機制,儲備了600多名黨務后備干部,為非公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后備軍。

  “當以民為天的為群眾服務意識潛移默化融入血脈,在工作中走群眾路線的作風就像呼吸一般自然。”楊軍說。

  行政效率提速

  服務品牌涌現

  正如朱向陽所感受到的,昆山領導干部和普通公務人員的工作很“苦”。昆山市國稅系統面向的納稅人高達8萬多,而國稅局員工不過區區200多人。在事多人少的情形下,昆山市國稅局卻不停地給自己“找麻煩”。

  一般地區出口退稅是兩個月左右辦理一次,而國稅局做到“一月兩返”;小規模納稅人的所得稅、增值稅原本是“一月一報”,國稅局創新模式變為“一季一報”。

  一加一減之間,國稅部門工作量陡增,而納稅人卻多了方便、少了麻煩。這得益于昆山對職能機關的黨組織實施鄉鎮屬地管理,組織生活離基層和企業更近,更懂得基層和企業的冷暖,更知道如何為基層和企業分憂解愁。

  “滿意無終點、服務無止境”,工作不斷提速才能體現為群眾服務的不斷提效。多年來,昆山一直秉持服務群眾意識,不斷改進自身工作。記者了解到,昆山行政服務中心已先后進行了10次大提速,將162項行政許可、審批和服務事項再次壓縮承諾時限,從原來平均19.6天縮短為現在的6.03天。

  一花獨放不是春,只有把先進部門的突出表現推廣到全社會,才能形成良好的“大氣候”。截至目前,全市已命名表彰機關服務品牌42個、星級服務品牌31個。社區黨組織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活動,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此基礎上,86個機關部門與86個社區、94個行政村、183個企業及項目結對,統籌共建,共同發展。

  先進就是方向,榜樣就是力量,昆山“機關服務品牌”工程的推進,有效地加快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機關作風的改進,這也是走好群眾路線的有效踐行。

  讓群眾做評判

  讓服務成永恒

  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態度和能力,要體現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要反映為人民的滿意度,這個宗旨生動地演繹為昆山今年作風和效能建設的主題——讓人民的笑容更加燦爛。

  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笑容更加燦爛,昆山市已出臺《關于實施民生幸福“五有”工程的意見》,列出65項具體指標,對全市各級各部門作出精確的工作部署,確保老百姓過上“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的優質生活。

  而為了實現老百姓暢享“五有”生活,昆山正在深入開展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訪三解三促”(走訪基層企業、走訪基層組織、走訪基層群眾,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黨群干群關系融合、促進基層發展穩定、促進機關作風轉變)、“千名干部訪萬家”、“解決問題月”、“黨員關愛行動月”等專項活動,構建出“心連心、零距離、常態化”的系統化聯系服務機制。

  在各級黨組織的有力推動下,昆山富民增收長效機制日趨完善,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3630元,收入差距縮小到1.71∶1,為全國最低。在與老百姓生活休戚相關的社會保障方面,昆山不斷推動城鄉社會保障政策銜接并軌,在實現城鄉居民共享均等化服務為目標的改革中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城鄉社會管理扎實推進,以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為載體,完善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體育、醫療保健、社會安全、黨建活動等六大服務功能,便民服務觸手可及。

  從城鎮到農村,從機關單位到非公企業,從經濟發展到民生工程,從本地居民到前來務工的“新昆山人”,黨組織的紅旗無處不在,貼心的服務無處不在,“群眾的想法有人聽,群眾的困難有人幫,群眾的生活有質量,群眾對未來有希望”,在這里得到了真真切切的體現。

  最近,昆山委托上海一家大型信息咨詢公司作“第三方民調”,面向普通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就全市各區鎮、各部門干部的勤廉滿意度進行民意測評,受訪的民眾和企業對昆山黨政機關的作風和效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通過民意調查,也發現我們在親民親商、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等方面還要下更多的苦功,要切實改變對某些工作‘一事一議’的狀況,大力推進社會監督的制度化、常態化。”管愛國“報憂不報喜”地表示,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以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檢驗為動力,昆山廣大黨員干部將繼續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朝著更高水平再努力。(記者 趙兵)

責任編輯: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