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江蘇徐州市睢寧縣創新管理機制 消除干群隔閡
發表時間:2014-05-25   來源:人民日報

鄉村“微課堂”干部當學生

  4月底的一天傍晚,大雨滂沱。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王集鎮莊樓村村部的鄉村“微課堂”上也是“雨聲陣陣”:鎮村干部像學生一樣認真做著記錄,而村民們成了課堂的主角,指名道姓給干部提意見、擺問題。村民的發言,就像窗外飛落的雨點,打在干部們的心頭……

  今年4月以來,睢寧縣創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平臺,把上下聯動貫穿始終,把解決問題貫穿始終,鎮級黨委政府定期開設鄉村“微課堂”,請村民給鎮村干部“上課”。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消除了干群隔閡,拉近了干群距離。

  消除顧慮,群眾才能想說話、說真話

  起先,對于群眾給干部“上課”,干部、群眾有著不同的顧慮。“干部擔心,群眾提的問題尖銳,臉面掛不住;群眾顧慮,干部事后打擊報復。”

  如何消除雙方的顧慮?官山鎮政法委員陳姜海說,“微課堂上干部甘當學生,不講官話、不繞彎子,虛心接受意見。面對干部的真誠,群眾說真話了。”

  4月28日下午,睢寧縣傅樓社區“微課堂”開講。70多名黨員、群眾代表早早趕來。面對這樣的場面,群眾代表傅士貴感到意外:“過去開會都是干部講、群眾聽。今天,20多名村民代表成了主講人,道路出行、環境整治、農技推廣等問題直接擺在干部面前。”

  “群眾原來不愿講、不想講,村里的意見箱都是空的。‘微課堂’讓干群面對面,增加了互動,消除了顧慮,拉近了距離,我們真正聽到了村民的心聲。”高作鎮高南村黨支部書記王剛深有感觸。

  問題隨時提、即時改,村民說了不白說

  “問題隨時提、即時改。村民感到,說了沒白說。”古邳鎮黃河村黨支部書記楊懷海說。

  村民反映,該鎮韓莊組到后行組之間的路況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里路要當成二里走。這是楊懷海在“微課堂”上領到的一份“作業”。為完成“作業”,楊懷海與村干部們想方設法積極籌劃,推動工程早日開工。

  小事、大事,村民時刻看在眼里。魏集鎮姜莊村村民代表王萬玉說,目前村民看到的明顯變化是:老年活動中心開放了,健身器材用起來了;村里有人值班巡夜,治安狀況明顯好轉了;公開干部手機號碼,能隨時找到村干部了……

  “別覺得村民反映的都是些小事,其實都是關系村民生產生活的大事。只有辦實辦好,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魏集鎮姜莊村黨支部書記仲偉大說。

  “微課堂”上,李集鎮三里村村民反映,年前修的小農橋,施工土方堵住河道,影響農田排水灌溉。村黨支部書記史海峰立即安排人員,清除河道土方。

  事后,史海峰到鎮上巧遇村里老農。“史書記啊,去看看吧,河道是清理了,可橋涵里還堆著淤泥呢。”當著這么多村民們的面,史海峰被將了一軍。回去一查,果然如此。“這件事讓我深切認識到,為群眾辦事必須辦實辦好,否則群眾就會戳你的脊梁骨。”史海峰說。

  “只有解決問題,才能贏得群眾信任,群眾才能想說話、說真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陽說。

  當好群眾的學生,干部受教育,村民被激勵

  “當好群眾的學生,絕不是一句空話。只有說真話、辦真事、用真情,才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王集鎮黨委副書記李軍說。

  “微課堂”讓王集鎮莊樓村黨支部書記吳偉有了很深的感悟:“過去總覺得是管群眾的,許多時候工作脫離群眾,事情很難辦成。‘微課堂’讓我真正找到了自我,加深了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理解。”

  干部轉作風,激發了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鄉村“微課堂”上,村民們不僅幫助干部查擺問題,還為村里發展出謀劃策。

  干部辦實事,贏得了村民的尊重和理解。李集鎮三里村村民代表李榮華說:“村里3天解決了下水道問題,聘請了保潔員,環境明顯改善,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活動是否圖虛名,群眾一眼就能看清楚。現代農業示范區副主任宋之許說,“‘微課堂’讓我認識到,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要敢于擔當,能辦的馬上辦,能改的立即改。一時解決不了的,也要講清楚,取得群眾的理解。”

  “鄉村‘微課堂’,為民大課堂。我們深知,作風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要經常抓、抓經常、創新抓。”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孔慶萍說。

  為使“微課堂”常態化、出實效,睢寧縣建立解決問題掛銷號機制,對征求到的意見和問題實行集中管理“編號”、晾曬明責“對號”、分類解決“銷號”,確保件件有結果、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成效。

  睢寧縣委書記王軍表示,鄉村“微課堂”讓干部切身體會到,真正拜群眾為師,自覺沉下去、沉到底,群眾才會敞開心扉,和你掏心窩子。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只有第一時間回應,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才能取信于民、贏得民心。(徐鵬 魏寧)

責任編輯:楊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