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倉推進農村黨組織服務體系建設 “謝謝你們,我們村增設了垃圾桶,河道內漂浮的垃圾也清除了……”日前,在江蘇太倉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的電話調查中,沙溪鎮虹橋村村民老沈對農村黨組織“365”服務體系表示肯定。 “我們推進‘365’服務體系建設,是為了充分發揮農村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切實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為太倉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堅實的群眾基礎?!碧珎}市委書記王劍鋒表示。 “三全”服務:走進群眾心里 “河岸松塌了,希望盡快砌好石駁岸”“希望小區能夠安裝管道煤氣”……在太倉市雙鳳鎮社區工作站巡訪干部周雅玉的民情日記本上,藍黑兩色字清楚寫下了她巡訪兩個小區的工作記錄。藍字,是社區居民反映的問題;黑字,是解決的路徑和結果。 周雅玉告訴記者,她和一位同事負責鳳中雅苑、鳳祥苑社區1000多戶居民的巡訪工作,這兩個小區都是拆遷安置小區,居民反映的問題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違章建筑方面。 “現在村(社區)大了,群眾對村干部不太了解,一些民生難點熱點問題難以解決,造成了不少矛盾?!彪p鳳鎮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民生大巡訪就是讓村(社區)干部通過進戶走訪、邀約座談、個別訪談、網絡交流等多種形式,當好宣傳員、聯絡員、信息員、服務員,把巡訪過程中發現的各類民生需求及時反饋給政府,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對困難群眾、獨居老人、殘疾家庭等要做到每月必訪。 “民生大巡訪,作為‘365’體系建設的標志性項目,體現的是服務時間‘全天候’、服務內容‘全方位’、服務形式‘全過程’的‘三全’目標,目的是讓干部真正走進群眾心里!” 六大體系:消除服務盲點 最近幾天,城廂鎮東林村的王家好婆每天一早都到自家田里摘一籃子蠶豆,為孫子炒一盤新鮮香酥的“搭粥菜”。王家好婆是拆遷戶,成了新市民,仍有種菜田,這與村黨委書記蘇齊芳和在他提議下成立的黨員議事小組分不開。 東林村整村遷入新居后,村民感到菜籃子支出有點難以承受,黨員議事小組經過研究,向村兩委建議:把村里的荒灘、廢地等利用起來,讓村民墾荒,給每家每戶分一分地,讓大家種些蔬菜。這一建議獲得村里采納并實施了兩年多,深受群眾歡迎。 東林村的黨員議事小組有30名成員,主要是熱心村務的老黨員。議事小組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到兩次例會,主要討論東林村新型農村集中居住小區東林佳苑的管理和村民文明風尚問題。 太倉市市長杜小剛對東林村的做法十分肯定:“服務群眾,關鍵是建立健全工作體系!我們通過打造堅強有力的服務核心、建設本領過硬的服務隊伍、完善功能多樣的服務陣地、構建務實管用的服務載體、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務機制、提升群眾滿意的服務業績‘六大’工作體系,為群眾提供科學化、常態化、制度化的服務,實現了服務工作無盲點?!薄?/p> 五項保障:守護和諧生活 現在的東林佳苑,不僅環境優美,小區里不少老年人都有一份正式工作。但是剛搬進小區時,情況并不是這樣的。 2008年春節剛過,剛搬進小區不久,一批五六十歲的村民來找村干部訴苦。他們反映,“土地換保障”解決了大伙的后顧之憂,但生活開支也增加了,他們家庭負擔較重、缺少一技之長,希望村里提供就業幫助。 為此,蘇齊芳和村主任張耀忠召集了村黨員議事小組成員和村民代表。經過探討,舉辦“勞務合作社”的想法逐漸清晰。 成立勞務合作社、招收失地農民的消息一出,東林村很快就有100多人報名。村里根據報名人員的性別、年齡、特長等,分別安排到園林綠化、家政服務、合作農場等分部,同時籌劃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對外承接綠化養護等業務。 經過5年發展,東林村勞務公司解決了300多名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2013年公司純利潤250萬元,人均工資2萬多元。 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東林村成立了愛心服務社,規定了不同檔次的幫扶并將明細公開,居民對號入座就能獲得各項補助。“如果生病住院,自費2000元以內的可以從服務社報銷400元,2000元以上支出越多報得越多。”村民們對記者說,現在一點不擔心看病了。 “思想保障、組織保障、資源保障、經費保障、責任保障,5個著力點缺一不可、互相支撐、形成合力,共同托起‘365’體系的堅實身軀,守護廣大群眾的和諧生活。”太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彪如是說。(記者 蘇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