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對癥下藥用好“利器”
發表時間:2013-09-23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和劉云山同志在中央黨校2013年度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都對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利器”,作了系統而深刻的闡述。

  萬物一理,用進廢退。“利器”之“利”,在于善于運用;久置不用,鋒芒再畢露的“利器”也必然退化為銹跡斑斑的“鈍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性,每一個黨員都不否認,但為何不能經常性地加以運用,以致這一“利器”在有些同志那里有變成“鈍器”之虞呢?

  一是對批評與自我批評和“左”的“斗爭哲學”的本質區別缺乏應有的正確認識。應該說,在開展黨內批評方面,我們黨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失誤和錯誤。在革命時期曾經犯過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左”的錯誤;在建設時期的一系列政治運動中,批評過頭、過火,以致搞成了大批判、大批斗,把斗爭絕對化、極端化,使許多同志受到傷害,讓人們心有余悸。歷史的教訓值得汲取,我們不應再犯這種錯誤。但有的同志卻消極地接受這一歷史教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混淆正常的黨內批評與整人的界限,錯誤地認為批評就是整人,因而對別人的缺點和不足,見怪不怪,充耳不聞,放棄正常的黨內批評。事實上,在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正確的時候,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的效果是很好的。在發現和糾正自己錯誤的過程中,也都無一例外地運用了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利器”。批評與自我批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增進團結。“團結―批評―團結”這一方針,表明團結和諧既是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它的落腳點。

  二是在黨員隊伍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缺乏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實踐鍛煉和習慣培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員隊伍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和平年代入黨的青年黨員,和自己的父輩、祖父輩有著完全不同的成長背景,對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開展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如果說,平時的黨課教育、學習培訓、組織生活,是提高黨性修養的啟蒙課堂,那么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就是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利器”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實踐場所。廣大青年黨員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受到熏陶和鍛煉,自然有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制度不健全,缺乏長效保障機制。開展黨內民主生活,我們有不少制度性規定,但這些制度對于開展經常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還缺乏具體的指導和規范。比如,如何保護批評人,接受批評后或者自我批評后如何改進,如何評價改進成果,等等,都還需結合實際,總結經驗,不斷加以細化、完善。此外,批評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批評與自我批評需要一個平臺,需要形成一個雙向溝通機制。黨的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應該創新渠道聽取來自各個方面的批評和建議;同時,還要注意不把個人的氣質、性格等方面的個性特征所表現出來的缺點視為原則錯誤;方法上應該平心靜氣,相互探討,逐步建立起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長效機制。

  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利器”之“利”,“利”在時時砥礪,“利”在不斷交鋒,在砥礪中清除思想上的污垢和灰塵,在交鋒中銼除行為上的懈怠和散漫。正如毛澤東指出的那樣:“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么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舍不得丟掉的嗎?難道我們還歡迎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玷污我們的清潔的面貌和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李慶剛)

責任編輯: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