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5月18日電(記者朱峰 馬書平)“社區組建的‘愛心聯盟服務網’真方便。”家住石家莊市石門社區19號樓的空巢老人劉波說:“社區黨委考慮到我的實際情況,給我發放了‘愛心聯盟優惠卡’,只需打個電話,社區‘聯盟’商家就會把商品送到家里來,而且根據‘聯盟公約’,商品不但質量有保證還都是成本價,真是給我解決了大難題。”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石家莊市裕華區圍繞解決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從解決社區群眾實際困難,提升社區為民服務水平入手,探索組建了社區“愛心聯盟服務網”,為轄區居民開展“聯盟”式服務,使“資源”在“各方”聯盟中整合,讓“民心”在“愛心”傳遞中凝聚。 定盟約——六方聚力愛心傳 “愛心傳萬家、聯系你我他、盟約為服務、網聚正能量”是“愛心聯盟服務網”的理念盟約。 裕華區依托長期開展的“一聯雙促”、在職黨員進社區、黨員積分管理、社區網格化管理、社區大黨委等工作機制,由社區黨組織與社區黨員、群眾志愿者、駐區單位、轄區商家、區直幫扶部門相互結盟,形成“五大互惠關系”。即:由社區黨組織為黨員隊伍提供服務平臺,黨員隊伍發揮好在社區的先鋒模范作用;由社區黨組織為駐區單位提供服務和實踐平臺,駐區單位為社區群眾提供社會資源;由社區黨組織為轄區商家提供服務和便利條件,轄區商家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商品和服務;由社區黨組織為區直部門提供幫扶平臺,區直部門幫扶社區建設;由社區黨組織為社區群眾服務,群眾志愿者積極參與社區建設。 在此基礎上,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紐帶,使社區六方“結”成社區“大聯盟”——“愛心聯盟服務網”,整合各方資源為居民服務,從而達到相互溝通,整合資源,互惠互利,共建共贏的目的。 重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感 “能辦不能辦,到社區轉轉。”這是裕華區金域藍灣社區居民的一句口頭禪。原來,社區組建“愛心聯盟服務網”后,先后增設了事務代辦、養老助殘、醫療保健、文體娛樂、心理輔導、兒童教育等服務項目,社區的服務功能有了很大增強。當居民家中有需求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區。 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中,裕華區通過對各個社區為民服務經驗的總結提煉和對外地先進經驗的學習借鑒,將群眾需求多、運行效果好、可操作性強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形式進行歸納整理,規范了具體的運行條件、運行機制和預期效果,以“教科書”的形式在全區推廣。 這些服務項目又分為“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像代辦、救助這樣的“必修科目”要求每個社區必須設定;像拼車、團購這樣的“選修科目”,則要求社區根據居民需求重點和社區工作實際選擇設定,通過“必須”和“選修”相結合的方式,極大滿足了居民生活中的實際需求。 金域藍灣社區開展了“愛心拼車”活動,動員社區車主、非車主和熱心商家拼車出行;石門社區為居民免費定制發放“愛心日歷”,將社區“聯盟”各方為居民服務的日子以日歷形式發給居民;青園小區社區的“365”幫辦,針對小區沒有物業的實際,組織社區“聯盟”各方為居民提供各種無償或低償的幫辦服務;建南社區與轄區四十中學共同建立“愛心幸福小站”,小志愿者們每周到社區空巢老人家中開展志愿活動…… 亮標識——打造服務新品牌 為增強“愛心聯盟服務網”品牌的影響力和帶動效應,發揮好為居民服務效果的最大化,裕華區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專門設計制定“愛心聯盟”品牌標識、品牌內涵、服務理念、聯盟公約及聯盟體系圖,對聯盟的運行辦法進行了規范和完善,使之成為“一個標識亮品牌,一個理念釋內涵,六方聚力愛心傳,多項服務群眾選”的全面、系統、實用、好用的服務品牌,并在全區廣泛推廣。 據不完全統計,全區社區“愛心聯盟服務網”組建以來,共有74個社區黨組織牽頭,1265家商品零售、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轄區商戶,55個“一聯雙促”區直幫扶部門,90余家省、市駐區單位,1.3萬余名黨員,2萬余名群眾志愿者加入“愛心聯盟”,為社區群眾提供商品優惠、商品團購、走訪慰問、扶老助殘等各類服務1萬余件次,受益社區群眾達20余萬人。 裕華區委書記王麗君說,裕華區是石家莊的主城區,城市建設涉及的拆遷比較多,創建“愛心聯盟服務網”就是要讓干部沉下去,真正走進群眾之間,解決們日常瑣事和涉及拆遷、信訪等事情,核心機制就是領導干部帶頭,與困難群眾結對子,協調解決具體事情,決不讓群眾的難事再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