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記者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3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主題的記者會,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王健林、單霽翔、尹力、樊錦詩、張和平圍繞文化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體制改革 不改革就沒出路
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委員表示,文化體制改革是中央重要戰略部署。國有藝術院團在這場變革中是一個重頭戲。人藝這些年進行了多方面的機制改革,包括用人、分配等機制,全院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得到空前調動。在社會上、影視界都成名立萬的所有演員整建制地回歸了舞臺,全面承接了老一輩藝術家打下的江山。
張和平說,不改革是沒有出路的。人藝幾年前票房徘徊在1280萬元左右,2008年達到1439萬元,2009年為2767萬元,2010年3200萬元,2011年3227萬元,截至昨天,今年的票房已經實現1065萬元,也就是說,前兩個月的票房已經快趕上原來近一年的票房了。
文化遺產 通過保護成強者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委員在談到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時表示,不能把這些文化遺產只看作是被憐憫的保護,應該把它們看作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積極力量。目前國家對文化遺產每投入1產出是8.1,文化遺產也要通過對它的保護成為時代的強者。
他同時提出,不能把文化遺產過于功利地考慮,“應該以文化作為對未來不可替代的資源來考慮”。以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為例,單霽翔介紹,去年參觀人次達到1420萬。如何削減日益增長的人流的壓力,需要在開放和保護中找到平衡點。
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委員介紹了敦煌從搶救性保護、科學保護、預防性保護到永久保護的保護歷程。她表示:“保護文化遺產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永恒的任務。”
電影發展 應該更多“松綁”
在回答記者關于“如何評價中國對電影的審查過于嚴格的言論”的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力表示,從電影誕生那一天起電影審查制度就跟各國的電影生產創作相伴而行,關于審查實際上不是要不要審查的問題,而是用什么樣的審查尺度來審查電影的問題。
尹力認為,在全國人民都在享受電影作為娛樂權利和文化權益之時,對電影的管束還是太多,來自于方方面面的對電影的責難還是太多。尹力說,我們經常是,要拍公安題材一定要有公安部的意見,涉及到外交,外交部的意見說不定會變成終極意見,拍民族題材有民族事務委員會、沾宗教的有宗教局參與意見。
尹力同時也再次呼喚國家電影法的誕生,他說,這個法是讓電影的攝制、生產、制作能夠有法可依,而不是按短期政策或者由少數人對電影的好惡來評判。
文化產業 創意是最大問題
在談到文化產業發展時,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委員表示,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把它作為一個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應該科學、理性地對待文化產業發展,現在文化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創意。
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委員表示,民營企業在文化產業方面有兩點優勢:一是創新性強,敢闖,敢試;二是機制方面的優勢。但是目前民營企業中的文化產業單位可能很難拿到國家財政的錢,在政策方面也沒有國有企業好。(記者朱凱、鄭娜)
- 上一篇:
-
全國政協委員何水法倡議保護城市文脈
已是第一篇
-
全國政協委員何水法倡議保護城市文脈
- 下一篇:
-
政協委員聚焦文化科技 文化繁榮需要科技引擎
已是最后一篇
-
政協委員聚焦文化科技 文化繁榮需要科技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