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關于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容,在吉林省廣大政協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一條條洋溢濃厚文化氣息的中肯意見,給人留下“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深刻印象。連日來,在小組討論發言中,來自吉林的趙吉光委員、支建華委員、朱世增委員、雷獻禾委員結合我省文化發展實際,暢談文化惠民。
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春節期間,吉林省農民工詩人楊成軍成為網絡紅人,引起輿論廣泛關注,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農民工整體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
趙吉光委員認為:作為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出的新一代群體,新生代農民工渴望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戶籍、身份、經濟條件、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以及文化價值觀念上的沖突,使得他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一直處于邊緣化。
“應以大眾化、公益化的文化服務為原則,最大限度地包容全社會文化消費者,使新生代農民工有效地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中來。”
趙吉光建議:將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服務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旨在包括新生代農民工在內的全民文化服務平臺。同時,加強農民工權益保護,鼓勵和引導用工企業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各項業余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強全民閱讀平臺建設
去年,我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完成了9365個行政村農家書屋建設,實現了村村有書屋,為農民搭建了閱讀平臺。但作為農業人口占大多數的省份,我省仍存在閱讀資源不平衡的實際問題。
支建華建議:將全民閱讀升級為國家發展戰略,繼續加大投入,延伸和拓展閱讀覆蓋面。在城市開展社區書屋建設,豐富城鎮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滿足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退休、低保人員閱讀要求;在農家書屋建設上,有規劃地向偏遠農村、邊境少數民族地區自然村屯和邊防哨所延伸。
“國家還可以通過設立文化建設基金、設立全國性全民讀書節等措施,不斷豐富各類書屋出版物藏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閱讀需求,逐步提升廣大人民群眾閱讀量,以此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整體提升。”支建華說。
- 上一篇:
-
文化問題記者會:文化產業改革面臨三道坎
已是第一篇
-
文化問題記者會:文化產業改革面臨三道坎
- 下一篇:
-
河北籍代表委員熱議“文化強市”
已是最后一篇
-
河北籍代表委員熱議“文化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