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9日電(張宗堂、齊中熙、楊維漢、趙 超)這是不同尋常的年份——2012年是落實“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是不同尋常的兩會——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內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50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在兩會上履行職責、共商國是,審議和討論一系列報告和法律案……
堅定信心、攻堅克難、開拓前進——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宣示擲地有聲。
不同尋常——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異常艱巨
2012年,形勢復雜、極具挑戰——
外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和美國經濟陷入高失業、高負債的困境,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
內部,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猶存,部分小微企業資金緊張、生產經營仍然困難,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
前不久,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預測:2012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陷入泥潭,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全球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蹣跚前行”。報告把2012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測從半年前的3.6%下調到2.6%。
“從2012年開始,也許要延續5到10年的全球經濟低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這樣預計。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國經濟受到一定影響不可避免,也完全正常。”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說。
2011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長9.2%,增速較上年明顯放緩,且逐季回落。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基礎上,確定了“穩中求進”的2012年工作總基調。
“形勢如此復雜,努力保持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良好態勢,要‘穩’。同時,利用環境變化帶來的倒逼機制推動結構調整、深化改革,讓百姓享受到更多發展實惠,是‘進’。”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說。
不少經濟學家這樣解讀,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從中長期看,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仍處戰略機遇期;從短期看,內需增長仍然穩健;從調控手段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有一定空間。
他們同時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兩個趨勢已基本確定:一是經濟增速會逐步回落,二是通脹壓力將較長時間存在。解決由此引發的新問題,關鍵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涉及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結構、體制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
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就政府工作報告征求各界意見時強調,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無論是經濟結構性問題,還是分配不公問題、反腐敗問題,都得靠改革、靠制度建設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改革”無疑將成為今年兩會除“發展”之外的又一關鍵詞。
“當前,任何一項改革都牽一發而動全身。目前結構調整進展相對較慢,主要是受體制和機制方面的制約。抓住機遇轉變發展方式,首要的就是要抓住機遇推進改革。”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說。
“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對政府工作報告等一系列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進行審議和討論,是把黨和人民的意志轉化為國家意志的過程,也是凝聚力量、增進共識的過程,有利于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扎實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兩會意義尤為重大。”
- 上一篇:
-
2012年全國兩會網民最關注的“五個熱點話題”
已是第一篇
-
2012年全國兩會網民最關注的“五個熱點話題”
- 下一篇:
-
2012中國兩會道德建設與文化建設將成為重要議題
已是最后一篇
-
2012中國兩會道德建設與文化建設將成為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