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文風不是小問題,文風代表黨風、政風,甚至影響民風。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應該弘揚短、實、新的優良文風。 當前,我們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要求黨員干部不說廢話,只做實事。 改進文風要注意從這幾方面入手:勤于學習;增強黨性修養;改進會風。不說空話、套話,不說假話、大話。 2010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黨校2010年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的講話中指出:“文風不正,嚴重影響真抓實干、影響工作成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不良文風蔓延看來,損害黨的威信,導致干部脫離群眾,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感召力、親和力。”文風問題,是黨的作風建設的一個重大問題,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該率先垂范、勉力而為,克服“長、空、假”的不良文風,弘揚“短、實、新”的優良文風。 深刻認識文風問題的本質屬性 文風不是小問題,文風代表著黨風、政風,甚至影響著民風。在黨內,文風問題特別需要倍加重視,因為它反映了黨員和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 文風體現了黨員干部對黨所領導的事業的態度問題。當前,我們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艱巨性、復雜性世所罕見。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黨員領導干部忠誠于黨的事業,反映在文風上,就是不說廢話、套話、空話,只做實事。相反,有的黨員領導干部遇著矛盾問題繞著走,對個人利益斤斤計較,反映在文風上,則是廢話、空話、套話連篇。 文風體現了黨員干部對待人民群眾的情感問題。鄧小平在八大上指出:“執政黨的地位,還很容易在共產黨員身上滋長著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有一些黨員,稍稍有點工作成績,就自以為了不起,就看不起別人,看不起群眾,看不起黨外人士,似乎當了共產黨員,就比非黨群眾高出一頭,有的人還喜歡以領導者自居,喜歡站在群眾之上發號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眾商量,這實際上是一種狹隘的宗派主義傾向,也是一種最脫離群眾的危險傾向。”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有兩種:一是深入群眾,向群眾學習;一是脫離群眾,瞧不起群眾。持第一種態度的黨員干部,自然會擁有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掌握豐富的群眾語言、目睹大量的群眾生產生活實踐;其體現在文風上則是語言貼近現實、貼近實踐,群眾愿意看、看得懂,愿意聽、聽得進。持第二種態度的黨員干部,自然在群眾工作面前是“生手”;其體現在文風上,則是語言不貼進生活,文不對題,內容空虛,自說自話。 文風體現了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問題。在生活中,我們常用“文如其人”來評價一個人的才與德。文風在表面上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實,反映的是一個人的黨性修養。比如,一個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的人,其文風自然不拘一格、言之有物;相反,一個墨守陳規的人,其文風自然是鸚鵡學舌、無病呻吟;一個實事求是、態度認真的人,其文風自然是有的放矢、有理有據、統籌兼顧;相反,一個罔顧事實、練花架子的人,其文風自然脫離實際、空話連篇。 文風體現了黨員干部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和執行水平。政策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如果對黨的理論生吞活剝、照本宣科,缺乏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工作進行宣講,再好的理論也不被人民群眾所掌握。如果對黨的政策采取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講話落實講話,最后黨的政策只能“空轉”和“內部循環”,問題依舊。更有甚者,如果對黨的政策斷章取義,勢必導致“土政策”泛濫,影響“全國一盤棋”的工作大局。 以文風促黨風全面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文風問題。早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提出“反對本本主義”。在延安整風中,毛澤東尖銳地批評黨內存在的“黨風有些不正、學風有些不正、文風有些不正”的現象。毛澤東指出:“所謂學風有些不正,就是說有主觀主義毛病。所謂黨風有些不正,就是所有宗派主義毛病。所謂文風有些不正,就是說有黨八股毛病。”為了說明黨八股的危害性,毛澤東還羅列了黨八股的八條罪狀來教育全黨。在黨的七大報告中,毛澤東要求黨的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寫作和報道中要向人民群眾做真實的報道,力戒空談,“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1958年,毛澤東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指出,文件、文章應該具有三種性質: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在毛澤東眼里,“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 鄧小平也高度重視文風問題,大力倡導并率先垂范開短會,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他指出:“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在鄧小平的文章和講話中,文風簡潔、言之有物,觀點清晰、直面問題。 江澤民同樣重視文風問題。他指出,有些文章翻來覆去老是那么幾句套話,有的嘩眾取寵、亂造概念,詞句離奇,使人看不懂。為了改進文風,江澤民提倡黨員干部“講學習”,以良好的學風改進文風。 胡錦濤對文風問題更是十分重視。十六大以來,他要求全黨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領導干部要下決心從“文山”、“會海”中擺脫出來,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實上。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指出:“要加強調查研究,改進學風和文風,精簡會議和文件,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再次強調:“從領導機關做起,大力整治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力戒空話套話。” 改進文風 領導干部要起帶頭作用 改進文風,領導干部一定要起帶頭作用,并注意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要勤于學習。一是向人民群眾學習。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學習群眾的語言與智慧,掌握群眾的思想與情緒,了解群眾的困難與需求。這樣,黨員干部的思想和文字才會體現時代要求,符合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二是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學習他們那種“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精神,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品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革命風范。三是向實踐學習。順應時代和實踐的要求,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勇于創新,在實踐中培養好的文風,特別是要敢于破除陳舊觀念和傳統模式的束縛,用新觀念、新思維去研究和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第二,增強黨性修養。劉少奇說:“人的言論行動,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識來做指導的。而人的思想意識又常常和他的世界觀分不開的。”提升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黨性修養,就會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體現在文風上就不說空話、套話;提升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修養,就會更加忠誠于黨和人民事業,體現在文風上就不說假話、大話;提升聯系群眾的修養,就會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體現在文風上就不說廢話、群眾聽不懂的話;提升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就會強調工作的科學性,體現在文風上就不說經不起實踐和群眾檢驗的話和不負責任的話。 第三,改進會風。會風不正,必然導致文風不正。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要下決心精簡會議和文件,改進會風和文風。從中央做起,壓縮會議費用,控制會議規模,提高會議質量,減少文件簡報。十七大指出,要“改進學風和文風,精簡會議和文件”。十七屆四中全會要求,“大力整治文風會風”。為此,全黨必須高度重視文風問題,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更應該率先垂范。(執筆:祝靈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