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聚焦:中央新聞單位進一步改進文風的思路和做法
發表時間:2013-02-19   來源:中國記協網

  編者按:作風、學風、文風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精神狀態的具體體現。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全黨全國迅速興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熱潮。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關鍵是要進一步轉變作風、端正學風、改進文風,在求實、務實、落實上下功夫,在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上下功夫,使大會精神入耳入腦、深入人心,變成精神力量、變成實際行動,真正落到實處。

  新聞戰線要以好的作風、學風、文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廣大干部群眾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

  本組“特別報道”聚焦中央新聞單位進一步改進文風的思路和做法,供新聞界參考學習。

  人民日報:扮靚標題 寫短句子 厚題薄文

  ——讓文字傳遞鮮活事實

  一是在“短”上下功夫。堅持剎長倡短,減少長文章,提倡說短話,力求觀點鮮明、語言精練、重點突出。二是在“實”上下功夫。堅持言之有物,力戒空泛議論。立足社會實踐,增強問題意識。三是在“新”上下功夫。著眼于理論聯系實際,著眼于回答和解決問題,努力說“新話”。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一版按照社領導要求,精心編排版面,并打破常規,為報眼摘要制作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闡述中國夢”的標題,增強了感性色彩。連日來,夜班其他版面也在報道、標題、言論、版面等方面積極改進,力求每天的版面都有新亮點。

  這些版面編排上的變化,引起了各方面關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新華社發文稱,30日的一版“將習近平講話中強調的三個‘必須牢記’以黑體字列在報道正文之前”,并認為報眼位置的處理“引人注目”。微博用戶“傳媒老王”轉發29日一版版面并配發微博:“人民日報版式開始悄然變化。”微博用戶“愛生活的小宇宙”也認為一版文風在改變:“堅持這種文風、會風到底,相信不遠的未來,中國的風氣會煥然一新。”

  大家一致認為,文風上要有實質改進,必須把“走轉改”當作長期任務和追求,千方百計在新聞上“抓活魚”。國內分社記者要把走在發現新聞的路上作為常態,活躍在火熱的基層,忙碌在生動的現場。切不可關在辦公室里聽電話、看材料、扒素材,做會議記者、文件記者、“剪刀糨糊”記者。要堅持不到現場不寫稿、不是自采不署名、未經核實不發表。采訪新聞、書寫報道,要時刻對著老百姓的心思,幸福著他們的幸福,憂患著他們的憂患。要大力倡導“短實新”的優良文風。文章要短下來,標題要短下來。學會用短文章反映大主題,學會用短文字講最生動故事、提供最有效信息。要努力探索地方工作性宣傳用新聞報道方式進行轉換、表達,把滿足地方黨委、政府的報道需求與編委會要求和按新聞傳播規律辦事結合起來,提高報道的質量、可讀性,提升公信力、引導力。

  提出了改進文風的7條具體措施:一是嚴控稿件篇幅,一般情況下,消息、評論不超過1000字,通訊不超過3000字,按語300字以內,標題10字以內。二是在每月評選地方部國內分社好新聞時,專設“重點稿最佳文風獎”、走轉改“文風獎”、“最佳標題獎”。三是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分社記者每年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深入基層采訪。四是探索建立“禁用詞庫”,發動編輯記者搜尋“官話”、“套話”、“溫吞水”話,切實屏蔽難以激發閱讀興趣的詞語。五是把改文風作為長期的業務研討主題,促進形成鉆研業務的濃厚氛圍和職業追求。六是在地方部編輯平臺成立標題組,先從擬供一版重點稿入手,精雕細琢大小標題。呈送社領導審閱的重點稿每篇至少備選3個主標題。七是健全對頭版頭條的策劃、選題會商選報、編輯、考核等機制,加大組織協調力度,突出質量導向,改變行文偏于程式化、工作味過濃等問題。

  經社部:增強能力,克服“長、硬、淺、慢”

  12月4日,經濟社會部召開全體會議,結合當前宣傳重點和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各抒己見,熱烈研討如何在發揚“走轉改”已經取得的成果之上,進一步改進文風。

  副主任潘崗指出,改進文風首先要轉變作風,從現在開始,從當前正在采寫的“部長訪談”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篇評述開始,從開始啟動的年終報道開始,深入采訪,精心撰寫,保證準確、生動,避免純工作性的講話材料堆砌,在改文風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拿出精品。經社部負責編輯的周刊版面,要精心編排,先從抓標題、抓句子、抓包裝改起,扮靚標題,寫短句子,厚題薄文,讓版面吹來清新之風,讓文字傳遞鮮活事實。

  大家認為,改文風應該始終是我們的追求。翻開報紙,時常會發現,寫稿習慣“穿鞋戴帽”,在新聞事實之前加上些許并不新鮮的渲染和描寫;習慣于自己重復自己,把用過的事例重復使用,在一些題材重復的報道中很難突破自己;不少報道缺少現場感,記者或疏于親赴現場,或習慣于抄材料,難免生硬;缺少真正的原創,同質化嚴重,發現新聞、挖掘新聞的能力弱化,長、硬、淺、慢是通病。

  研討中大家提出四點改進意見,一是用事實數據說話,讓文字生動鮮活起來。在平時的報道中做到消息不拘泥通稿、通訊不僅限于材料、評論不照搬文件,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思考,以深加工的態度寫出獨家新聞。二是提倡多寫短文,讓報道更精粹。從欄目設置和評獎機制上,引領、鼓勵寫短稿。建議為短稿設立專門的獎項,其他獎項也要對字數做出明確限定。三是從標題入手,改進文風。杜絕四平八穩、面面俱到、沒有新聞性、缺少信息量、任何時候都不過時的標題,讓標題抓人眼球。四是版面編排樹立讀者意識。在注重內容的同時,在表現形式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在壓縮文字量的同時,做好提要和小標題,多用圖片圖表,注重包裝,不把“肉”埋在“飯”里。

  政治文化部:觀點立文、內容為王,不搞一刀切

  11月29日上午,政文部主任杜飛進主持召開改進文風專題研討會,組織學習中央領導關于改進文風的批示,分析改進文風方面存在的差距與不足,研究討論改進文風的措施。

  會議初步明確了改文風的四條措施:一是要在全部門強調改進文風工作,使每一位同志都繃緊“改文風”的這根弦,從策劃、采訪、寫稿到編版,都要牢固樹立讀者意識,注重傳播效果,力求“三貼近”。二是確立短新實的基本標準,周刊專版主攻有研究的深度報道,但頭條應在2500字以內,評論以千字文為宜,主編、主任都要嚴格把關。三是通過科學安排時間,讓記者編輯多走基層,老中青記者都要參與進來。四是標題風格須根據內容而定,盡量口語化、實在化,增強針對性,滿足讀者的有效需求,避免使用一些讓讀者厭倦的標題字眼,比如“大”、“新”、“夯實”、“良好”等。

  研討會上,與會者形成多方面共識:一是牢固樹立讀者意識,倡導樸實清新的文風,多用事實說話、多拿故事說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責,力戒官樣文章和華而不實的文風。二是要剎長風,抓主要矛盾。下決心扭轉寫“大塊文章”、“大部頭”、“豆腐塊難登大雅之堂”的習慣取向,自覺尊重新聞規律、傳播規律,多搞“短新實”的報道,讓稿件更加鮮活、版面更加豐富。三是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營造“短新實”報道的導向和氛圍。要改變“領導表揚的都是長文章”、“洋洋灑灑才有水平”的一般印象,要觀點立文、內容為王。四是堅持走基層。從實際生活中發掘鮮活元素,增加報道感染力、說服力。五是標題制作要突出解決信息量、吸引力、審美意境等問題,充分用好主題、引題、副題、提要等多種元素。版面編排要在保持人民日報整體風格穩定、協調的基礎上,力求莊重大方、疏朗清新。文無定法,長短肥瘦不能絕對化,不搞“一刀切”。

  國際部:突出中國視角,發出中國聲音

  近日,國際部連續多次召開會議,認真學習中央領導關于改進文風的批示和社領導的工作部署,研究制定初步改進文風措施。

  經過深入討論,同志們就全面改進國際新聞報道文風形成六個方面的共識:一是服務國內工作大局,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密切跟蹤國際輿論動向,著力延伸國外分社中心分社觸角。把握中國利益,突出中國視角,發出中國聲音。二是切實提高時效性和報道質量。“鐘聲”等評論堅持第一時間發聲,增強引領話題能力。“國際視點”等欄目堅持做有時效的深度報道,增強思想性和感染力。國際專版進一步明確有研究的深度報道定位,增強理論色彩。國際內參多做調研性選題,增強洞察力和針對性。三是版面安排突出亮點,克服簡單復述新聞事實的惰性,深入挖掘,精于提煉。將“結合新聞,突出觀點”的要求落實到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標題。四是深入新聞一線,敏銳把握重大新聞走向。深入駐在國社會,以微觀視角透視時代變遷,清新文風,生動表達,做好“第一現場”等欄目。五是進一步加大“開門辦報”力度,加強同中國政府部門溝通協調,用好國內外智庫和專家學者資源,做有專業水準的評論和報道。六是針對駐外記者年輕人多的特點,首席記者和版面主編加強業務指導,強化“一對一”等指導機制,通過專題業務研討、舉辦培訓班、召開“片會”等形式,幫助年輕同志迅速成長。

  文藝部:增強語言敏感,防止盲目跟風

  11月29日下午,文藝部召開部門專題會議,研究文藝部進一步貫徹十八大宣傳及改進文風工作。

  會議提出具體措施:副刊在采用名家名作的同時,要注重發現采用基層一線生活氣息濃郁的新人新作;在下力氣經營好“金臺隨感”、“作家論苑”、“文藝點評”、“品讀經典”等名牌言論欄目的同時,辦好“大地漫筆”、“快人快語”、“看臺人語”等小型言論欄目,精編細編,反復打磨,陳言務去,達到針砭時弊、痛快淋漓的效果;從制度上保證編輯,尤其是年輕編輯多深入一線采風,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增強語言敏感;同時,又要防止盲目跟風網絡語言,維護語言的純潔與規范。

  大家一致認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宣傳,改進文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增強作品的可讀性、親和力,發揮版面特點和優勢,豐富題材與體裁,要加強同作者尤其是基層作者的廣泛聯系,實現清新、簡練、有銳氣又有張力的文風。

  理論部:善用群眾語言闡釋抽象道理

  2012年11月29日和12月3日,理論部召開會議認真傳達中央領導同志和報社領導關于改進文風的指示精神,專題討論理論宣傳改進文風的具體舉措。

  會議提出改進文風的四條具體舉措:一是在“短”上下功夫。堅持剎長倡短,減少長文章,提倡說短話,力求觀點鮮明、語言精練、重點突出。一般情況下,頭條文章力爭壓縮在4000字以內,有些長文章可以“切開”處理,既方便讀者,又活躍版面。進一步做好理論部堅持多年的“標題工程”,在制作標題時力求簡潔明確,盡可能不做長標題,杜絕工作要求性的標題、標語口號式的標題。二是在“實”上下功夫。堅持言之有物,力戒空泛議論。立足社會實踐,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開展宣傳,及時回答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努力尋求二者之間的結合點,特別是針對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物價、房價、就業、教育、醫療、社會公平等問題做好思想引導,既講“怎么看”也講“怎么辦”,努力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在“新”上下功夫。著眼于理論聯系實際,著眼于回答和解決問題,努力在說“新話”上下功夫,努力提煉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角度、新表述、新語言。四是在“活”上下功夫。準確把握報紙語言的特點,多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多運用簡潔樸實、生動活潑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闡釋抽象深刻的道理,娓娓道來,入心入腦,進一步減少文件式語言;進一步做活做亮版面,版面風格力求莊重大氣、清新現代,用好內容提要、編者的話等形式,盡量配發圖片、圖表,不斷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人民日報社 王峰)

責任編輯:張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