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新華社記者 雷敏)在安徽省合肥市金寨南路的一家汽車銷售點里,肥西縣上派鎮三崗村村民陳金財正在認真地挑選愛車。
今年40多歲的陳金財家里靠種植花卉苗木為生,兩個子女在外務工。“這兩年收入提高了,所以想買輛小面包開開,以后還能用來運送貨物。”陳金財高興地對記者說。
普通農民買車,這在十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在當時的中國,汽車多是公家購買,擁有私家車對許多家庭而言還是一種奢望。
十年過后,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汽車已走進尋常百姓家。中國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數千萬普通中國家庭提前圓了家庭轎車夢。
汽車消費的演變只是十年來中國國內市場蓬勃發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國家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宏觀調控措施的積極作用下,我國國內市場呈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態勢,保持著繁榮活躍的景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由2002年的剛剛超過4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突破18萬億元。
十年來,以體現提升生活質量的汽車、住宅、通訊等為主的消費熱點基本形成,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消費結構升級明顯加快:
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底,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18.6輛,比2002年底增長20.1倍;擁有移動電話205.3部,增長2.3倍;擁有家用電腦81.9臺,增長3.0倍。
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電冰箱61.5臺,增長3.1倍;空調機22.6臺,增長8.9倍;移動電話179.7部,增長12.1倍。2011年,全國電話普及率達到94.90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
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
旅游成為居民休閑度假的新方式。2011年,國內居民因私出境游6412萬人次,是2002年的6倍多;國內旅游26.4億人次,是2002年的3倍多。
餐飲消費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一大亮點。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創新,居民外出就餐、親友團聚的次數增加。加之社會上各種類型的公務、商務活動頻繁,國內旅游市場的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直接拉動了餐飲市場的商品銷售。餐飲業零售額一路走高,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格局,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銷售局面,在零售總額中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十年來,隨著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增強了農民的購買能力,農村消費品市場發展明顯加快,城鄉之間消費增幅的差距不斷縮小。
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690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318億元,增長16.7%。2011年城鎮消費增速與鄉村消費增速差距縮小到0.5個點。
“這表明城市消費一頭熱的狀況正在逐步改變,呈現出城鄉市場同步增長,共同繁榮的可喜局面。”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副主任曹立生說。
十年來,我國商業經營形式發生巨大變革,多種業態共同發展。專賣店、專業店、超級市場、便利店、百貨店、折扣店等各種業態遍地開花,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均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
十年間,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得到不斷完善。為了改變廣大農村消費者長期以來購物難的問題,商務部在2005年開始了以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為主要內容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試點工作。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累計建設或改造連鎖化的農家店60萬個。
“國家實施擴大內需,優化消費環境的一系列措施的實施,為釋放消費潛力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國內市場的加速發展給予了政策的推動。”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宋則說。
“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據商務部預測,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超過32萬億元,我國國內市場規模將居世界前列。
- 上一篇:
-
在創新中實現中國非晶產業的跨越發展
已是第一篇
-
在創新中實現中國非晶產業的跨越發展
- 下一篇:
-
財政收入突破十萬億元 更多百姓享實惠
已是最后一篇
-
財政收入突破十萬億元 更多百姓享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