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十年回眸】2008年6月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嚴重沖擊,黨和政府實施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即大規模的財政投入和結構性的減稅,使企業恢復活力;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使民生繼續得到改善;大力度地加強科技支撐,使經濟充滿后勁;大范圍地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特別是發展新興戰略產業。同時,與國際社會一道通力合作、共克時艱。經過艱苦努力,我國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專家評點】(中央黨史研究室劉榮剛)
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到2008年演化為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迅速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波及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沖擊強度之大,世所罕見。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受到了巨大沖擊。從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出口大幅下滑,經濟增速放緩,不少企業停產,大批農民工返鄉。
面對嚴峻形勢,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運籌帷幄,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沉著應對、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確定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總體思路,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迅速出臺擴大國內需求的10項措施,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
大規模增加政府支出,擴大內需,推出以財政支出帶動社會投資、總額達4萬億元的兩年計劃;
大范圍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高國民經濟總體競爭力;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科技支撐,增強發展后勁;
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中國政府還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鄭重承諾,繼續參與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支持國際金融組織根據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增加融資能力,與國際社會一道通力合作。
這些政策和措施,既著眼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又致力于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既注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注意體現政策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為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隨著這些政策和措施的貫徹落實,中國經濟形勢開始逐漸好轉,到2009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當季已達到8.9%,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取得明顯成效。
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日益提升,能夠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危機帶來的挑戰。歷史再次表明,只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輝煌。
- 上一篇:
-
中國經濟理論創新成果顯著
已是第一篇
-
中國經濟理論創新成果顯著
- 下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古都南京創新求變
已是最后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古都南京創新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