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經歷過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的北京,天氣已開始泛涼,但天安門廣場依舊游人如織,巨型花籃中的鮮花仍然嬌艷欲滴,廣場周邊的人行步道完成地磚翻新改造工程后更顯整潔。人民大會堂靜待一個月后召開中共十八大。
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于11月8日召開。這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因其“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而備受關注。
就在剛結束的“雙節”假日期間,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游客3424.56萬人次,同比增長20.96%;旅游收入17.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96%。由于今年國民出游熱情高漲,加之一些新政策出臺,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如游客激增,人流、車流大幅增長,導致道路、景區等供需矛盾加大。活躍的市場,閃耀的數字,顯現的問題,一如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寫照:機遇與挑戰并存,成果與風險同在。
改革開放30多年,尤其是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以來這10年,中國經濟逐漸實現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實際增長10.7%,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也高于改革開放以來9.9%年均增速,經濟總量相繼超越德國、日本,僅次于美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4.4%升至去年的10%左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經濟的穩定器”,成為中國的“新頭銜”。
這10年,中共在民生方面寫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民眾生活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并切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連續上調最低工資、基本養老金和低保補助標準,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上調個人所得稅起征點。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2年增長1.8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也比2002年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8.1%。但中國也有著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的現實。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更是民眾現實的渴望。
在回溯中可以看出,歷次中共黨代會都成為推動中國發展變化的關鍵節點。對十八大,中國民眾也充滿著期待。按照制度安排,由2270名黨代表參加的十八大,將在幾天的會期內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并由此產生中共最高決策層。中共將通過召開這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總結過去多年來尤其是十六大、十七大以來的治國理政實踐,在理論建設、政治路線、人事安排和工作措施等方面確定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久的走向,中共在領導全國人民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將獲得新的前進力量。
時下的中國,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中共已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執政基礎牢固,改革開放不斷推進,中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方興未艾,支持中國持續發展的潛力巨大。
時下的中國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影響中國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還未取得真正突破。
在改革發展的攻堅時期,民眾期待十八大總結前30多年的成就、經驗,消除尚未解決的難題,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使中共領導中國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中實現民族復興的夙愿。
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會議,在論及十八大的主旨時一連提出了五個“全面”、六處提到“人民”,如“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等字眼引人注目。相信一個月后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大政方針,會更加順應時代、更符合民意、造福民眾。(中新社記者 郭金超)
- 上一篇:
-
鐘聲:合作共贏新篇章(思考·十年)
已是第一篇
-
鐘聲:合作共贏新篇章(思考·十年)
- 下一篇:
-
凝聚力量 攻堅克難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
已是最后一篇
-
凝聚力量 攻堅克難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