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在《南風窗》撰文指出,梳理中國社會十六大以來10年的發展脈絡,結合胡錦濤總書記“7·23”講話精神,我們可以說在思想任務上,有三方面的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上應該做、需要做、也可以做的事情:充實新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清楚;實踐好思想,讓科學發展觀實至名歸;完善好思路,夯實堅持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清楚。比如,我們已經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即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這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我們與其他一切社會發展道路最根本的區別。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我們相信其基本要求還要再加一重要內涵:共同富裕。又比如,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三大成果: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理論、制度三足鼎立,共同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是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我們重視時代特色就是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積累中與時俱進,而不是在否定中另起爐灶,不要瞧不起過去的社會主義,也不要固步自封于今天的社會主義。
讓科學發展觀實至名歸。要完成“這一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恐怕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做文章。堅定的決心是前提:十八大要在打破已經形成的不合理利益格局,直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出現的陣痛,克服惰性、克服本領恐慌,學習科學發展的新本領,增強黨員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性和堅定性方面下大決心。有力的舉措是關鍵:在十八大上,把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當它成為指導思想的時候,在中國社會貫徹落實的感覺與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完善的制度是保障:把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舉措落實到位需要制度發揮作用,科學發展觀的落實需要一系列的體制機制的配套。比如,領導干部的政績考評體制機制。如果我們能進行一系列制度體制的安排,自然就會把發展的路徑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
樹立科學改革開放觀。科學的改革開放觀不是去對一些改革具體方案進行所謂“頂層設計”,而是要解決一些涉及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問題。比如說,我們為什么要改革?我們是為改革而改革呢還是有更高的目標與明確的價值指向?還比如,改革,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講,叫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也就是說,我們的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完善,不是推倒重來,不是否定掉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改革既要改掉過去的一些不好的做法、行為和模式,又要把我們的一些好東西、好原則、好目標保持住,要守住根本。要形成這樣的科學改革開放觀,就不能離開黨的基本路線來談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其實是一體的。堅持改革開放,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基礎上的改革開放。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改革開放才是真正的改革開放,也才是十八大應該堅持和倡導的改革開放。
- 上一篇:
-
蔡武:為時代立傳 為人民放歌
已是第一篇
-
蔡武:為時代立傳 為人民放歌
- 下一篇:
-
社會管理:和諧發展的中國格局(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已是最后一篇
-
社會管理:和諧發展的中國格局(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