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首先創造的以“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為主題的“四在農家”活動,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大創舉,是全面推進我國農村五大建設(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好形式,值得學習和推廣。
從政治建設的角度來看,遵義市農村廣泛深入開展的“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是農村小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好載體。這一活動,貼近農村實際、取得實際效果、廣為群眾擁護,打造了新時期新形勢下農村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平臺,使農村工作由虛變實,由軟變硬,由弱變強。凡是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的地方,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普遍增強,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使黨在農村的威信空前提高,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明顯改善,農村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從經濟建設的角度來看,“富在農家”就是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強烈愿望為第一需求,抓住發展經濟、農民增收這一中心,找到了發展經濟建設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在“四在農家”創建活動中,所有的示范點都把“富在農家增收入”放在第一位,引導農民群眾圍繞“富”字做文章,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瞄準市場理思路,找準致富的路子。“四在農家”活動使農民增收致富的思路更清、發展的路子更寬、發展的速度加快、發展的效果更好,得到了群眾的衷心擁護。
從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學在農家”就是學知識、學技術,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樂在農家”就是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體現了農民創造文明、享受文明的精神需求。“四在農家”活動從提高農民素質入手,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結合起來,不僅有效改變了農村的客觀世界,而且改變農民的主觀世界。推廣“四在農家”,合民之心,順民之意,切合農村實際,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農村的重要體現。
從社會建設的角度來看,“四在農家”活動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好載體。“四在農家”堅持了“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的方針,注重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把建設民主法治、維護公平正義、倡導誠信友愛、激發社會活力、保持安定有序作為重要內容貫穿于創建活動的始終。通過“四在農家”活動,將諸多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了不少歷史遺留的矛盾和問題,促進農村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
從生態建設的角度來看,“四在農家”活動是優化環境、促進生態建設的戰略性舉措。“美在農家”就是美化環境,是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條件。在“四在農家”開展的地方,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產生活環境大幅度改善,大規模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如今,烏江兩岸、大婁山下、赤水河畔,處處呈現出一幅幅美麗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用農民樸實的話說是“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做飯不燒柴,村村寨寨靚起來”。“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描繪出了最新最美的西部新村藍圖,走出了一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總之,“四在農家”:即富在農家增收入,引導農民勤勞致富、科技致富;學在農家長智慧,引導農民提高素質,增長智慧;樂在農家爽精神,引導創造文明、享受文明;美在農家展新貌,引導農民追求心靈美、環境美,具有深刻的哲理、深遠的意義,是貴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概括和升華!(貴州省委講師團原團長、貴州省核心專家、研究員 龔曉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們家這十年》:展現中國民生的黃金期
已是最后一篇
-
《我們家這十年》:展現中國民生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