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習近平主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
新華社海南博鰲3月28日(新華社記者)海南小鎮博鰲,海闊帆舞,天高風暖。28日,每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引人注目的開幕式演講全面系統闡述了中國的“命運共同體”觀,以符合時代潮流的大視野審視世界、亞洲和中國,呼吁各國攜手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進而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外16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今年的博鰲論壇年會,規模超過往屆,其中就包括來自亞洲域外的亞美尼亞、奧地利、荷蘭、俄羅斯以及坦桑尼亞、贊比亞等國領導人。“博鰲外交季”的核心議題,是共同利益與合作發展。
當天,《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在北京發布。這一由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宏大暢想,成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
世界的大勢:合作共贏主義
中國海南,地處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亞洲規劃未來、世界傾聽亞洲的重要平臺。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加速調整演變;同時,經濟低迷、地緣動蕩、恐怖危機、文明摩擦……什么樣的國際關系才是世界大勢、時代潮流?
以“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博鰲論壇2015年年會,正值習主席所說的勾起回憶與反思的“重要時間節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東盟共同體建成之年。
“這是值得人們紀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發人們銘記歷史、鑒往知來的重要時刻。”在《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一開始,習近平就把人們帶進二戰后70年來世界與亞洲發生歷史性巨變、當下國際形勢繼續深刻復雜變化的大歷史情境中。
習近平強調,亞洲是世界的亞洲。亞洲要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必須在世界前進的步伐中前進、在世界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他將亞洲與世界的關系通俗地表述為“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
“中國領導人如此系統全面地闡述‘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是第一次。”在現場聆聽演講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說。他說,習主席傳遞的最重要信息是,構建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亞洲的需要,中國的需要,也是人類的需要。
“為什么要提出亞洲命運共同體?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講清楚不同時空背景下的亞洲和世界,不能抽象孤立地談論亞洲。”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博鰲說。
鑒往知今,習近平從過去70年歷史中總結出了“亞洲方式”——“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令與會者印象深刻。
聆聽完演講,阮宗澤說,習近平主席以更加高遠的視角審視亞洲和世界、中國和世界,闡述“命運共同體”觀,發出了超越過去、贏得未來的亞洲好聲音。
“建設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就是:合作共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成緒說,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正是中國領導人總攬世界大勢提出的一個“中國方案”。
在演講中,習近平指出,合作共贏的理念不僅適用于經濟領域,也適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廣泛領域;不僅適用于地區國家之間,也適用于同域外國家開展合作。
“亞洲命運共同體塑造的是多元化的區域共同體,是向世界開放的區域主義。”鄭永年說。
- 上一篇:
-
習近平演講踐行積極外交 構建“命運共同體”發力點
已是第一篇
-
習近平演講踐行積極外交 構建“命運共同體”發力點
- 下一篇:
-
“了解中國當下,感知中國未來”
已是最后一篇
-
“了解中國當下,感知中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