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三周年之際
朝霞中的廣州。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羅斌豪 攝
三年前的今天,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再次推進到一個重要時刻。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廣東考察工作。沿著小平同志當年視察廣東的足跡,習近平總書記從深圳、珠海、佛山到廣州,深入農村、企業、社區、部隊和科研院所調研,一路走來,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振聾發聵,催人奮進。
習總書記指出:“這次調研,是我在黨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調研。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宣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堅定決心。”
習總書記寄望殷殷:“廣東要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試驗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到廣東考察前一周,習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闡述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發出了凝聚時代正能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軍令。
三年前的今天,全球目光聚焦廣東,聚焦習總書記地方考察首站,廣泛認為這是為中國夢起筆著墨,并賦予廣東在踐行這個偉大夢想的進程中繼續發揮窗口作用、試驗作用、排頭兵作用。
人間正道是滄桑。
三年來,習總書記多次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指明前進方向,推動廣東各項工作邁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三年來,廣東遵循總書記的戰略指引,科學謀劃,扎實工作,在推動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的進程中邁出新步伐,不斷取得新成就。
2015年10月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發出了決勝沖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11月26日閉幕的廣東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進一步明確廣東將于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夢想,廣東先行。廣東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習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南粵大地書寫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壯麗新篇。
新常態下的新使命
歷史總是在時代的轉折點賦予廣東新的使命。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廣東敢為天下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廣東奇跡”;而且每每在關鍵時刻,成為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的沃土,以先行一步的經驗為全國提供重要的借鑒。
在考察廣東期間,習總書記指出,廣東作為沿海發達地區,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暴露得最早也最充分,對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性的體會和認識應該最痛切也最深刻。廣東要繼續大膽探索和扎實工作,力爭在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
2012年,中國人均GDP達到6100美元,跨進中等收入國家或地區門檻,但同時面臨著改革攻堅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的疊加挑戰,進入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而廣東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此時的人均GDP已經突破8000美元大關,但審視自身,廣東區域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更加凸顯,珠三角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粵東西北12個城市人均GDP卻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之下,經濟社會中各種矛盾交織,率先進入新常態的廣東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順利跨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嚴峻挑戰;對于廣東來說,這更是一個必須破解的難題。
三年前的這個時候,2012年12月11日,習總書記在聽取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匯報時進一步點題:“現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這既是賦予廣東的重要使命,也是對全國提出的重大任務。廣東要繼續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大無畏氣概,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
“改革對廣東至關重要,做好新常態下的工作,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必須高舉改革的旗幟,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多次強調,“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就是廣東今后工作的前進方向和行動指南,是廣東工作的總目標。廣東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在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方面進一步積極探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破解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現“兩個率先”。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廣東再次注入新動力,破浪前行。
- 上一篇:
-
習總書記考察廣東三周年:南方日報再推長篇通訊
已是第一篇
-
習總書記考察廣東三周年:南方日報再推長篇通訊
- 下一篇:
-
“五個更加注重”定義中國發展新路徑
已是最后一篇
-
“五個更加注重”定義中國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