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并提。2015年2月,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進一步把“四個全面”定位于黨中央的戰略布局。毫無疑問,“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回應時代關切的基本方略,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小康不僅是中華民族自古追求的理想社會,也是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的奮斗目標。1979年,鄧小平同志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就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黨的十六大報告在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黨的十八大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進一步謀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毫無疑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于“全面”。所謂“全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覆蓋人群全面,即全面小康不僅是城市的小康,更重要的是農村的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方面,涉及領域全面,即全面小康不僅要有經濟的富裕,而且還要有政治的民主、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公正和生態的良好。由此可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達成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關鍵步驟,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立足“五位一體”目標,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改革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革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依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發展仍然需要堅持改革開放。只有不斷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進一步創新社會發展模式、完善社會制度體系、釋放社會機制活力、協調社會利益關系、化解社會具體矛盾、助推社會文明進步。正因如此,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總體規劃和戰略部署。就目標任務而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基本內容而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注重改革的整體性、協調性和系統性,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全面依法治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環 法治是繁榮穩定的基石,是執政興國的支撐。“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方式,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集中體現。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逐漸完善;從經濟改革大刀闊斧,到黨的建設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法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依托,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障,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重要支撐,是我國近代以來不斷探索復興之路的最終抉擇,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路徑。全面依法治國,有利于推動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環。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只有全面依法治國,努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造制度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所在 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構成了當代中國最為關鍵的“命運共同體”。“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以及艱巨繁重的國內任務,黨的建設主要面臨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四大考驗”,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四大危險”。基于此,2014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強調:“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主要體現在:內容上,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及制度建設等多領域;對象上,對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包括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從嚴;時間上,堅持長期化、常態化、制度化治理,貫穿黨的建設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過程。簡而言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黨的領導是“四個全面”之魂,只有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始終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才能堅定改革開放事業的正確方向,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法治的順利推進,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鍛造堅強核心。 總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思想,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對我國發展目標的美好展望,對當前現實問題的精確把握,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經驗的深刻反思。牢牢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激發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依托全面依法治國的可靠保障,發揮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保證,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羅成翼 黃秋生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