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
發表時間:2016-06-15   來源:求是

推進協調發展理念的浙江新實踐

   核心要點:

  ■ 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我們要正確把握協調發展所蘊含的方法論,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善于統籌兼顧,突破瓶頸制約,增強發展整體性。

  ■ 補短板,有一個確立什么樣的標桿的問題。我們自覺肩負“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使命,對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精準聚焦找短板,精準發力補短板,不斷開創協調發展新局面。

  ■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是堅持協調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徑。要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使廣大群眾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全面小康成果。注重城鄉區域均衡,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建設,健全“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完善城鄉聯網的公用設施體系。

  ■當前發展中出現的一些不協調現象,表面看是發展問題,根子在體制機制。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地,加快完善有利于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為推進協調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實打破城鄉二元體制結構,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化推動均等化,逐步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協調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內容和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堅持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近期,浙江省委組織中心組深入學習五大發展理念,進一步認識到,浙江協調發展總體水平較高,但發展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必須拉高標桿、補齊短板,確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高質量、均衡性”上取得新成績。

  一、全面準確把握協調發展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實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協調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推進協調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清醒認識“木桶”效應,牢牢把握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如果到2020年我們在總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目標。我們要充分認識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準確理解“三個統一”,牢牢把握協調發展的內在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在發展思路上既要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又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強調協調發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更注重資源配置均衡;協調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要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后勁。“三個統一”揭示了協調發展的內在規律,我們要辯證運用均衡發展戰略與非均衡發展戰略,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既著眼于發揮優勢,使長板更長更厚實,又致力于補齊短板,實現現有劣勢向后發優勢的轉化。

  正確處理“三對關系”,牢牢把握協調發展的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科學方法論。必須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去處理問題。如果我們違背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不注意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會顧此失彼,導致發展失衡。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我們要正確把握協調發展所蘊含的方法論,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善于統籌兼顧,突破瓶頸制約,增強發展整體性。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牢牢把握協調發展的主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抓住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我們要更加強化問題導向,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協調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切實解決我省協調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拓發展新境界。

  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理念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就注重協調發展問題,提出要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推進城鄉一體化;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這些年來,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協調發展水平明顯提高。2015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010年的2.42縮小到2.07,遠低于全國2.73的平均水平;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設區市與最低的設區市,人均生產總值之比從2010年的2.46∶1縮小到2.21∶1。

  以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為抓手,推進高水平的協調發展。臟亂差的城鄉環境、低小散的經濟結構,是影響浙江協調發展的瓶頸制約、痼疾頑瘴。近年來,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打出了一套以治水拆違為重點的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全面清理垃圾河、黑臭河,堅決拆除違法建筑,切實解決了城鄉區域發展中存在的無序低效現象,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們堅持全省一盤棋,把省域作為一個大城市謀劃,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全省形成了若干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增長極。

  以欠發達縣集體“摘帽”為動力,切實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浙江能否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和重點在欠發達地區。這些年來,省委相繼出臺8個欠發達地區扶持政策,支持26個原欠發達縣實現跨越式發展。到2014年底,26縣發展水平均已超過全國縣域發展平均水平。為此,2015年初,省委作出對26縣實行集體“摘帽”的重大決策部署。“摘帽”后將不再區分發達與不發達,而更關注工作的先進與落后。

  以全面消除“4600以下”貧困現象為標志,決不把貧困帶入“十三五”。2012年,浙江按照農民人均純收入40%的比值確定扶貧標準為4600元。近年來,我們根據這一標準,不斷創新扶貧機制,采取各種措施,加大攻堅力度,切實做到發展促增收、改革促增收、幫扶促增收。到2015年底,全省全面消除“4600以下”絕對貧困現象,做到一個也不掉隊。

  以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為關鍵,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在于縮小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切實地惠及全省人民。高標準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全省所有縣(市、區)公辦學校實現零擇校并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推進醫學人才和城市醫院“雙下沉”,縣域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群眾滿意率“兩提升”,形成“全省縣域皆有名院、縣級醫院皆有專家”的良好局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障基本實現由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轉變。同時,打破城鄉二元體制結構,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圍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實行“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有力促進了城鄉要素流動和優化組合。

  以“兩富”浙江建設為目標,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協調發展,不僅要“富口袋”,而且要“富腦袋”。近年來,我們圍繞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工作,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旗幟鮮明地開展網上意識形態斗爭,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深化開展“最美浙江人”主題實踐活動,構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配送體系,基本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文化設施網絡全覆蓋。

  三、拉高標桿、補齊短板,深入推進浙江協調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協調發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補短板,有一個確立什么樣的標桿的問題。我們自覺肩負“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使命,對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精準聚焦找短板,精準發力補短板,不斷開創協調發展新局面。

  全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只有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轉換發展動力,才能形成高質量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夯實協調發展的物質基礎。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目標牢牢鎖定在第一方陣,把抓科技創新作為必須補齊的第一短板,緊緊扭住科技成果轉化這一關鍵,全力推進創新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大環境建設,大力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努力打造各要素綜合集成、各環節緊密協同的一流創新生態鏈,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

  全力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無論是城鄉協調發展,還是區域協調發展,都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要把交通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實施“5411”交通發展戰略,高水平推進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大物流等現代交通“五大建設”,構建引領都市經濟、海洋經濟、開放經濟、美麗經濟發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實施“萬億綜合交通工程”,打造“全省1小時交通圈”,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向26個原欠發達縣覆蓋、城市交通設施向農村延伸。

  全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沒有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就談不上真正意義的協調。要全面實施美麗浙江建設行動,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路子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深入持久推進污水、洪水、澇水等“五水共治”,切實加大治氣治土治垃圾工作力度,強化源頭治理、監察執法和責任追究。建立及時發現和處置的依法治違長效機制,整體推動平原綠色、山地造林、綠道網建設,決不把污泥濁水、違法建筑、臟亂差環境帶入全面小康。

  全力補齊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短板。收入水平差距的縮小仍然是推動浙江協調發展的著力點和重點之一。到2015年底,浙江已經全面消除了省定“4600以下”貧困現象,但低收入農戶的生活還比較困難,他們的收入上不來,發展協調性就難以真正實現。要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拓寬增收渠道,確保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快于農民收入平均增幅,確保一個都不返貧。繼續支持26個原欠發達縣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推動民族自治縣和民族鄉同步實現高水平小康。

  全力補齊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短板。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是堅持協調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徑。要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使廣大群眾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全面小康成果。注重城鄉區域均衡,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建設,健全“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完善城鄉聯網的公用設施體系。注重老少人群均衡,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力度。整體提升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和學前教育水平。注重政府市場齊抓,大力實施政保合作項目,用保險的辦法實現民生托底。

  全力補齊改革落地短板。當前發展中出現的一些不協調現象,表面看是發展問題,根子在體制機制。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地,加快完善有利于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為推進協調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實打破城鄉二元體制結構,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化推動均等化,逐步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杭州、寧波等四大都市區協調發展機制,制定實施基于主體功能區的差別化財政、人口、產業、環境等綜合配套政策,塑造以海洋經濟區、四大都市區、生態功能區為基本架構的協調發展新格局。(中共浙江省委中心組)

責任編輯:張 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