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戰略帶來新氣象】
許多人都說生活在山東威海很幸福。盛夏時節,記者趕赴這座海濱城市,找到了“幸福密碼”——威海大地勁吹“君子之風”,在這里,弘揚君子文化,見賢思齊,爭當時代君子蔚然成風。
早上7點半左右,是上班高峰期,威海市區很多路段都是車水馬龍,但每當機動車行至斑馬線前,都會自覺禮讓行人。“看到司機停下來微笑,并擺手讓我先過,頓時感覺特別溫暖。”市民宋憲思說。
一個小小的舉動,真切反映了威海市民的文明素養。
“建設現代化幸福威海,不僅是物質層面的現代化,也是文化道德層面的現代化。”威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亮說,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威海以塑造“君子之風·美德威海”城市品牌為抓手,去年在全市啟動實施文明市民培育工程,通過“三項行動”——“排隊上下車、禮讓斑馬線、不亂扔雜物”,引導人們從小事做起,養成規則意識和文明習慣。
威海先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入手,從公交車、出租車等營運車輛抓起,帶動社會各個層面共建文明。威海交警部門組建了“禮讓斑馬線”宣講團,公交公司和出租公司將駕駛員禮讓斑馬線的情況納入個人、車隊的績效考核以及各項評先選優,鼓勵做“禮讓斑馬線”的先行者。威海各媒體還組織了“最美拋物線”“最美候車隊長”“最美藍絲帶”評選等活動,將“三項行動”中的最美畫面定格在鏡頭中,讓城市的最美形象登上媒體,成就文明之星。
“我們倡導的君子,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接貫通的時代君子。”王亮說,威海在深化“城”的文明基礎上向提升“人”的文明轉變。
威海發揮志愿者的作用,組織各行各業志愿者,來到站點、斑馬線前以及人流密集區域,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目前,“三關愛”“鄰里守望”“我是你的眼睛”等志愿服務活動覆蓋20多個領域,2000多個志愿服務團隊、25萬多名志愿者活躍在全市城鄉一線。
為強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的整治效果,威海在2500多個村建立道德宣傳欄或道德文化墻,推動善行義舉“四德”榜由農村社區全覆蓋向機關、企業、學校等領域拓展。近年來,全市推出120多名市級以上道德模范、300多名“威海好人”,有12人入選“中國好人榜”。(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通訊員 張軍)
- 上一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
已是第一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
- 下一篇:
-
激發文化活力 增強文化自信
已是最后一篇
-
激發文化活力 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