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三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的治國理政方略被概括為這“三新”。
其中,新理念被放在“三新”最前面。眾所周知,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就在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過程中,推動著各方面理念特別是發展理念的突破和進步。
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我們的新理念有著獨特的意義。
新理念是什么?
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中國已然身處和平年代并享受多年紅利,是以如何持續發展,縈繞中國人心頭。發展理念之重要可見一斑。
十八大以來的治國理政新理念內容十分豐富,而五大發展理念無疑居于核心位置。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恰逢其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甫一提出,就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但凡理念,總有要解決的問題。
在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施芝鴻看來,創新發展揭示了如何激發新的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揭示了如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揭示了如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揭示了如何解決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揭示了如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位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的創新,指明了我國發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體現了我們黨認識把握發展規律的深化。創新同時還居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的背景之下,總結中國數百年來歷史經驗,以及當下發展實踐的需求,于內于外,都是中國必須做出的選擇。
無論是國家領導人在考察中頻頻接觸創新、在講話中頻頻提及創新,還是具體到每一個公民對創新的參與熱情,中國對創新的重視,有目共睹。從北京中關村到深圳、上海、貴州、天津,創新之風正在席卷神州大地。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木桶原理”人盡皆知,決定一個木桶盛水多少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與協調相對的是失衡,協調發展意味著,要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發展,也意味著要堅持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同步發展、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也意味著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實現辯證發展、系統發展、整體發展,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
在今年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今后五年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是發展的底色,綠色發展是世界潮流。綠色可富國,可惠民,可推進生產,可建設美麗中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直言,“十三五”時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
2015年12月,巴黎氣候峰會上,中國的聲音被世界傾聽。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中國對巴黎氣候協議的期待,提出了確保協議成功的路線圖,重申了中國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積極開展國際氣候合作的決心。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與世界,正在產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而開放發展理念,為提高中國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提供了行動指南。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必將會讓世界受益。
從APEC會議到G20,從人民幣被納入SDR(特別提款權)到越來越多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的開放不只是理念,更是實踐。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發展為了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承諾。以共享發展理念引領中國發展,讓人民有“獲得感”,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突出人民至上,這是中國發展的價值取向。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強調,要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作出全面系統部署。
- 上一篇:
- 下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