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改革攻堅
“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是新一輪改革的特點”
城鎮職工醫保基金從2011年的虧損2億元,到2015年結余12996.8萬元;2015年城鄉居民住院個人次均自付費用比2011年下降437元;全市藥占比從2011年的46.77%下降到2015年的25.74%。翻開福建三明醫改成績單,數據頗為亮眼。
如今成績斐然的三明醫改,啟動伊始卻是被“逼到懸崖邊”。2010年,三明市職工醫保統籌基金虧損1.4億多元,到2011年,實際虧損量達到2億多元?!柏斦緹o法兜底,基金還欠付醫藥費1700多萬元?!比魇嗅t改小組組長詹積富介紹。
因何而虧?癥結在于藥品與耗材價格虛高,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治療現象普遍存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是新一輪改革的特點。醫改同樣如此。難,也要改。2012年4月,三明揮出醫改“第一刀”:先對輔助性、營養性、過往有過高回扣歷史的129種品規實施重點監控,改革“利斧”全面砍向虛高的藥價。
壓縮藥價,降低了患者負擔,醫院收入是否會因此下降,影響醫護人員的收入與醫院發展?三明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應對。截至2015年9月,三明先后4次調整公立醫院3100多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凡屬醫療服務技術勞務型的,均調高;凡屬器材檢查化驗類型的,全調低。
調整之后,患者的治療服務費雖然上漲,但耗材、化驗、藥品費用下降了,實際支出不升反降。同時,醫生的勞務價值得到體現,醫院的收入結構煥然一新。將樂縣醫院院長廖冬平算了一筆賬:“醫改前,我們的藥品和耗材的利潤率分別為11%和5%。2015年,由于取消了加成,藥品和耗材的利潤為零,但醫務性收入有明顯增長?!?/p>
三明市22家公立醫院的藥品收入由2011年醫改前的占比四成半以上,下降至2015年的占比不到三成;醫務性收入則由占比不到四成,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占比近六成半?!叭缃襻t生能‘一門心思抓技術、抓服務’,公立醫院也回歸公益本色。”詹積富說。
今年以來,三明市又陸續出臺一批政策:實施按疾病診斷分組的“全病種付費”改革;鄉鎮衛生院延伸到村里辦衛生所,送醫到村等等。改革進入深水區,三明繼續迎難而上。(記者鐘自煒)
- 上一篇:
-
推進互聯網時代企業制度創新(治國理政論壇)
已是第一篇
-
推進互聯網時代企業制度創新(治國理政論壇)
- 下一篇:
-
體現低碳、生態、智慧理念 創新城市發展模式(治理之道)
已是最后一篇
-
體現低碳、生態、智慧理念 創新城市發展模式(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