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讓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是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為更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關鍵。為此,應樹立科學思維方式,深入把握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聯系和實踐要求,將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中去。
不割裂,樹立系統思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貫通,形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比如,“十三五”規劃綱要在關于創新發展的部署中,提出“組建跨學科、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這運用的是協調發展的方法;提出“支持信息、綠色、時尚、品質等新型消費”,彰顯的是綠色發展理念;提出“建設若干國際創新合作平臺”,是開放發展的范疇;提出“健全科技報告、創新調查、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是共享發展的體現??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能將它們割裂開,而應樹立系統思維,從它們相互促進、協同配合的方面考慮,力求取得整體性實效。以系統思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善于找到它們的交集和匯合點。例如,一些地方對農業生產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這就找到了綠色發展和創新發展的匯合點,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不僵化,樹立精準思維。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水平不同、資源稟賦有別、競爭優勢各異。這決定了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能搞一刀切,而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精準施策,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在實踐中,應摒棄大而全、小而全的思路,鼓勵不同區域依據自身優勢來定位、依據自身特色來發展。例如,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東部地區可以著重推進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向產業價值鏈高端攀升,搶占科技制高點;中西部地區則應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沿海地區應著力謀求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內陸地區則需注重提高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水平;等等。用精準思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關鍵在于找到適合本地實際、體現本地特色和優勢的最佳載體。例如,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就是縣域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只有集中力量,扶持有優勢、有前景的產業發展壯大,增強產業競爭力,才能贏得更大市場。
不虛化,樹立務實思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能脫離實際、急躁冒進、急于求成,更不能好大喜功,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樹立務實思維。樹立務實思維,就是根據客觀條件確定工作標準和工作進度,不能超越發展階段提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和目標。如果盲目冒進、反復折騰,或者開出“空頭支票”不能兌現,不但會損害群眾利益,還會降低政府公信力,以致影響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例如,貫徹落實共享發展理念,重點是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但應認識到,民生保障水平只有與發展階段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具有穩固基礎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就要求各級各部門按規律辦事,對于政府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目前可以干什么,將來還應干什么等,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做好事,也要講丑話。做好事,就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講丑話,就是將現實情況講清楚、將約束條件說明白。比如,什么事情現在能做、什么事情一時還做不到、什么事情需要政府和群眾一起來努力等,都要講清楚、說明白。只有務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才能引導人民群眾形成正確預期,全力支持改革發展事業。
不空談,樹立實干思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能坐而論道。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永遠保持清醒頭腦,繼續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那么一種精神,繼續保持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那么一種警醒,敢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挑戰”。這啟示我們:理念只有在實干中才能轉化為現實;難題只有在實干中才能得到解決。樹立實干思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特別需要擔當精神。創新發展中的擔當,要求勇于探索,不斷謀求新的突破;協調發展中的擔當,要求直面矛盾,善于發揮優勢、補齊短板;開放發展中的擔當,要求拓展視野,開拓新的發展空間;綠色發展中的擔當,要求守住生態底線,敢于向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亮劍;共享發展中的擔當,要求心系群眾,切實回應群眾新期待。為此,領導干部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和能力提升,積極進行思想和思維更新、理念和作風更新、知識和能力更新,提高用新發展理念指導實際工作的能力,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實解決能力素質與貫徹新發展理念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還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嚴守黨紀國法,為改革發展出力獻策,為人民群眾謀利造福,以良好的黨風政風影響和感染社風民風,推動形成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強大合力。(作者:王贊新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把握方向抓好落實全心為民 進一步增強改革自覺(治理之道)
已是最后一篇
-
把握方向抓好落實全心為民 進一步增強改革自覺(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