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干部讀本)》課題組首席專家顧海良介紹編寫過程
200多頁講完500年發展史,這就是中宣部、中組部今年1月發出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學習的《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干部讀本)》(以下簡稱《五百年》)。日前,主持該書編寫組的首席專家顧海良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又給這本書加注了幾個數字:定提綱一個月,編寫跨十個月,經九個版本才定稿;“目標”是讓黨員干部學習期間兩天能讀完……
“看讀本不能代替讀原著。”顧海良說,“黨員干部讀本還是有些淺顯了,停留在‘訂單式寫作、通俗性輔導’的階段”,應該要求黨員干部直接讀原著、經典,養成讀書習慣。
提綱打磨了一個月
編寫《五百年》的目的,在中宣部、中組部通知中說得很明確:為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編寫了《五百年》。
而該書后記顯示,這一讀本得到許多部門和單位的幫助支持,參加初稿撰寫與修改工作列出姓名的就有16人,主持和參加統稿修改的有13人。
“作品是集體成果。去年2月接到課題后,提綱就打磨了一個多月。”顧海良說。
顧海良回憶,課題組有10人,其中執筆的9人。“曹長盛、趙家祥、閆志民老先生七八十歲,是我的老師了。其他高校、科研單位的同事,也都是對此有成熟研究成果的教授、專家。”此外,還有中宣部理論局的領導和同志全程參與研究。
“我們特別認真學習了習總書記的講話。”顧海良說,以往講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多從晚期空想社會主義開始,距今不到200年。而歷史證明,早在500年前資本原始積累的時候,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就已經有了。我們繼承的社會主義事業是世界范圍人類共同而悠遠的理想。這500年中,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的,盡管遇到很多曲折、困難甚至危機,眼前仍然存在問題,但是路越走越寬,應該對此有信心和信念。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讀本是為了梳理一種歷史眼界、世界思維,以史為鑒,走向未來。”顧海良說。
咨詢委員審閱三次
2013年2月開始主持編寫,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交稿,500年的歷史如何濃縮到15萬字中?
“忠實于歷史,線索展現清楚;理論性、知識性、科學性、可讀性結合。”這是顧海良總結的編寫原則。《五百年》分六個時間段再現社會主義發展全部過程,實事求是,不避諱曲折。
在確定提綱后,課題組接下來討論確定整體上每章寫什么。具體到每章多以一人執筆初稿,之后課題組間交叉修改。什么該寫什么不該寫、寫多寫少,要集體討論,其中也有一些爭論。
據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對于列入工程的讀物至少要審閱三次。首先是提交提綱給咨詢委員會指導。“開會面評,審了一天。”顧海良說,“咨詢委員中的江流先生已經九十多歲了,也一字一句地讀并提出修改意見。”經過提綱、成稿、定稿,專家審讀不僅改出了好稿子,也留下了嚴謹的好學風。
請基層干部試讀提意見
顧海良說,征求了宣傳部門理論工作者的意見,《五百年》配了一些圖片。“這在以前不多見。”他語氣中有點遺憾,“還可以配更多圖,版式設計再活潑一點。”
編寫風格要求是明快好讀:不用專家腔,但也不追求時下網絡語言。“前面涉及經典著作的往往有一些翻譯的痕跡,我們編寫時比較注意,所以你看里面引文不多,大部分是提煉精神表達。”顧海良說。
除課題組以外,中宣部理論局的同志也在文字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讓顧海良印象深刻的是,在第九稿付排之前,理論局請了不少基層干部試讀,并根據意見進行修改。
“這些基層干部的意見都很直率。可以說,部分讀者參與了定稿,對本書質量有了實質性的推進。”顧海良認為,修改后更為明快清晰、貼近目標讀者群的習慣和品味。“這對我們搞理論工作的也有很大啟發,如果理論讀物都能這樣也許會更好讀一些。”(記者 胡安琪)
- 上一篇:
-
中宣部中組部向黨員干部推薦第七批學習書目內容簡介
已是第一篇
-
中宣部中組部向黨員干部推薦第七批學習書目內容簡介
- 下一篇:
-
干部讀本
已是最后一篇
-
干部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