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穿、腾、跃、翻、滚、戏、缠……近日,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镇铁路小学,该校龙狮队的学生们正在训练舞狮。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威风凛凛的“狮子”欢腾跳跃。当稚嫩的面庞从狮头下探出时,传承的接力棒正在少年手中紧握。
学生练习舞龙。贵州省文明办供图
在铁路小学,龙狮队早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铁路小学龙狮队指导教师黄福波说道:“将舞龙舞狮融入校园,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健学生的体魄。”
老师指导学生舞狮。贵州省文明办供图
贞丰县民族中学利用大课间让传统与活力同频共振。每天上午第二节课结束后,操场上就传来阵阵清脆的竹筒敲击声,这是同学们跳起了布依族竹筒舞。竹筒舞融入课间操,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载体。
册亨县民族中学将布依转场舞、布依刺绣、剪纸技艺等搬进校园,成立布依戏剧、布依山龙、布依圣鼓、少数民族服饰秀等社团和兴趣小组,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在南盘江畔的安龙县万峰湖中学,10多名布依八音社团的学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或弹月琴,或拉牛骨胡,或吹短笛,歌声、乐器声在校园回荡。“欢迎来到万峰湖,唱起八音迎呀迎客人,嗬嘿……”如今,学生们演奏技能越发熟练,还曾赴北京五中分校与该校金帆民乐团开展交流活动,让黔西南淳朴深厚的布依文化之声传出大山。
调制颜料、花样扎布、浸染上色、晾晒成品……在兴义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的美术课堂里,一场妙趣横生的扎染教学正在进行。教师曹青玲引导着学生欣赏扎染作品,详细讲解扎染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们对布依族扎染技艺有了充分的认识,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最终,一块块白色的布料在同学们手中变为形色各异的扎染作品。“学生对校园里开展这样特色的教学活动非常期待。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也能让他们更加关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曹青玲说。
“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宝藏,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黔西南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黔西南州各中小学积极创新形式、打造特色,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丰富多元文化认知,坚定文化自信。
供稿:贵州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