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润心重立德,以文化人育新苗。一场场宣讲活动在各校展开,一名名“爱心妈妈”为困境儿童送去关爱,一个个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孩子们假期生活……关心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构筑多元阵地,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关爱保护,净化成长环境,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全市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
强化课程引领 培根铸魂育新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块石碑背后的故事吗?”在通江县李先念红军小学的思政课上,老师正深情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室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的场景,在巴中市各中小学已成为常态。
红领巾讲解员在古镇讲解。巴中融媒供图
在具体实践中,巴中市注重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丰富学习生活内容。组织专家编写《大爱巴中》系列青少年读本,开发《红军故事》《红色传承》等校本教材30余种。在全市中小学校持续深化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举行“国旗下的讲话”等系列活动,持续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用“全国助残日”“学雷锋纪念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敬老助残、文明交通劝导、环保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仁爱意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中市创新组建200人的“英雄导师团”,邀请老红军后代、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授课,让红色教育更加鲜活生动。
协同育人 筑牢成长防护网
“同学们,遇到陌生人搭讪该怎么办?”在南江县公山镇小学的教室里,民警李强正在给孩子们讲授安全知识。这场由县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让200余名学生掌握了实用的自我保护技能。
儿童保护防性侵课堂上,“心语姐姐”给孩子们讲解。巴中融媒供图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培育未来栋梁的关键阵地,社会是滋养未来的重要土壤。未成年人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近年来,巴中市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入实施“巴中市好爸爸好妈妈家长成长计划”,全市中小学生家长参加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累计超过万人次。
“巴河上游大佛寺段30米处有人落水,请迅速组织人员救援。”2024年4月28日,由市教育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主办的全市中小学校园“一盆水闭气”体验暨2024年度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在巴州区七小启动。活动现场开展了模拟学生落水应急救援演练和“一盆水闭气”体验。当天,学生代表向广大学生发出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的防溺水倡议,家长代表还作了表态发言。
除此之外,市、县两级均成立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小组,紧盯娱乐场所、网吧、学校及周边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十大行动”,全覆盖常态化排查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全面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空间。
法治护航 守护成长之路
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聆听讲解,我知道了当遭遇校园欺凌时,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以暴制暴,争做新时代的阳光少年。”近日,巴州区人民检察院“法治副校长”分赴巴州区鼎山中学、巴州区一小开展2025年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暨预防校园欺凌专题讲座。
活动现场,“法治副校长”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法律后果及应对策略。通过展示“网络暴力”“肢体冲突”“语言侮辱”等典型案例,深入讲解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刑事责任三重法律红线,引导学生树立“欺凌无小事,违法必担责”的法治观念。
爱心汇聚 托起明天的太阳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各中小学校,校门口的“护学岗”已经准备就绪。志愿者细心地为学生们整理着红领巾,交警吹响哨声,引导来往车辆减速慢行。
这是巴中市关心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市公安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设置“护学岗”,组建“民警+老师+保安+家长+志愿者”的护校队伍,在上下学高峰期,民警提前到岗疏导交通、维护秩序,通过联动开展“护学”行动,有效减少校园周边安全隐患。
站好“护学岗”,雨中的一抹靓丽“警”色。巴中融媒供图
从思想道德教育到社会文化环境整治,从丰富课外活动到关爱帮扶未成年人,为扎实推进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巴中市各有关部门常态化、多举措、全方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站在新的起点,巴中市将继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共同托起更加美好的明天。
供稿:四川省文明办 巴中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