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鎮光美小鎮鳥瞰。王勁攝
龍王鎮位于鄂西北,鎮域面積287平方公里,下轄47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7.2萬。近年來,龍王鎮始終把文明創建作為龍頭工程,堅持按照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鄉風文明為切口,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為抓手,抓基層打基礎、抓治理優服務、抓機制增活力,全力打造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治理美的幸福家園。
黃茅山水電站。尚士學攝
龍王鎮上川村有機水稻基地。王勁攝
用心用力,提升鄉村形象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深入推進“民心行動”“暖心行動”,讓群眾在參與中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一是樹立標準,高位推動。以“拆順暢、碼整齊、掃干凈、保常態”為標準,堅持“一把手”主抓,“一體化”推進,“一把尺”衡量,“一桿子”到底,確保農村環境整治成果能保持、能提升。二是健全機制,多點聯動。按照串點連線、聚線成面、面面俱到、面優為體思路,堅持鎮主導、村主責、村民主體原則,健全常態長效機制,確保美麗鄉村建設有生命力、可持續。三是形成亮點,創新驅動。本著一鎮一特、一村一品原則,大力開展農村“六化”工程,潛心挖掘各村文化底蘊,實現“一處美”向“處處美”、“一時美”向“時時美”的轉變。
龍王鎮曾陳村稻蝦共作基地。王勁攝
龍王鎮光美小鎮幸福家園。王勁攝
傾心建設,打造文明高地
欲建文明城,先做文明人。一是建陣地。堅持靶向聚焦、精準發力,依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陣地資源,建強志愿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4700余場次,培育志愿服務項目精品17個。二是樹楷模。重點挖掘宣傳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草根英雄”和“凡人善舉”。全鎮先后涌現出周春蘭、呂書生、呂玉坤、彭漢武、魏安君等一批國家、省、市級道德楷模,讓村民學有榜樣、做有標尺、干有方向、趕有目標。三是成教化。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唱響鄉村主旋律,進一步發揮當地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充分運用歷史名人、家族家訓、牌匾楹聯等鄉風教化資源,讓好民風帶動文明鄉風。
龍王鎮鳳凰咀遺址挖掘現場。王小秋攝
紅水河水利風景區。云志紅攝
精心打磨,展現治理成效
一是巧宣傳。借助品牌宣傳讓鄉村面貌有“風度”。依托“鳳凰咀遺址”,用好用活文旅資源優勢,以文化為旅游鑄魂,以旅游為文化添彩。借助文藝活動讓鄉村文化有“高度”。以“送文化”為撬點,敲響“種文化”鼓點,找準農民自己“創文化”靶點,實現農民從“觀眾”到“演員”嬗變。借助典型宣傳讓鄉村社會有“亮度”。聚焦孝老愛親等模范典型,收集整理鮮活事跡,創新分眾化百姓宣講,有效推進文明新風“五進”,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二是巧發展。借農民作家群舉辦“春蘭讀書會”,擦亮鄉村文化底色。依托特色產業舉辦“龍王大蝦節”“燒鵝品鑒會”等活動,將龍王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三是巧借勢。以全國農機現場會、全市項目拉練,全區“三基”工程為契機,引導資源向基層下沉,構建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智治為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龍王鎮“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新年舞龍。彭清明攝
龍王鎮群眾廣場舞大賽。彭清明攝
龍王鎮通過抓文明創建,鄉鎮競爭力、影響力和吸引力明顯提升,有力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力、同頻共振。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文明創建任重而道遠,龍王鎮將持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推動創建文明鄉鎮向建設鄉鎮文明邁進,努力讓鄉鎮更美麗、社會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圖文供稿:湖北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