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傳承好家風 引領好作風
發表時間:2016-01-26   來源:人民日報

學習先鋒模范的好家風,找到改進作風的“傳家寶”

(怎樣培育良好家風②)

  圖為江西南昌市塘山鎮黨員群眾近日在鎮黨建服務中心利用電子平臺學習廉政知識。余 霞攝(人民視覺) 

  古人云:“察德澤之淺深,可以知門祚之久暫。”家風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對領導干部來說,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響黨風、政風、民風好壞的一件大事。正所謂家風正則行得正,家風淳則風氣淳。

  在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中,涌現了一批把公與私、情與法、利與義劃得清楚、想得明白的“本分人”,他們遵規守紀、從嚴治家、勤政愛民,把偉大的人格、醇厚的家風留給后人,深受百姓稱頌和緬懷。在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的今天,這些浸潤著黨的宗旨和優良傳統的好家風猶如一件件“傳家寶”,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典范,為改進黨風政風、落實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抓手”。

  公私分明

  不為家人謀私利

  公是公,私是私,只有公私分明,才能坦蕩做人。焦裕祿、谷文昌等黨的先鋒模范把公私劃得清楚,將公家的東西看作無論如何不可觸碰的“禁區”;他們嚴待家人,無論什么時候從不為謀取私利打開“方便”之門。靠著對自己和家人的嚴苛,有時甚至于“不近人情”的要求和約束,他們守住了黨員該有的底色和本分,真正做到了公權為公、公權為民。

  【家風故事】

  手握公權,只一心為民,從不私用,從不讓家人沾權力的光,不用公權為家人換取任何好處,這對領導干部來說是極為難得、尤為可貴的。然而,焦裕祿、谷文昌等共產黨人卻做到了,而且堅持了一輩子。

  焦裕祿對子女要求極為嚴格,從不給子女“特殊關照”。三女兒焦守云在回憶中講述了這樣一件事,“當年大姐畢業以后要工作,母親就問父親怎么安排,父親說,一個選擇是在機關打掃廁所,一個選擇是去咸菜廠當工人。”母親聽了很高興,覺得當工人很不錯。沒想到焦裕祿竟要求女兒不但要在咸菜廠干活,還要挑著擔子在大街上賣咸菜。“當年大姐是一個大姑娘,臉皮薄,父親又是縣委書記,怎么也想不通。”僵持了很久,焦裕祿說,那我和你一起賣咸菜。“這樣才做通了大姐的思想工作。”

  在焦裕祿的影響下,妻子徐俊雅也對子女嚴加管教。蘭考剛興裝電話的時候,在鄉里工作的兒子躍進興沖沖地也打算在家安一個,沒想到徐俊雅堅決不同意:“你裝個電話,是不是打算在家遙控辦公呢?一鄉之長你不走村串戶,怎么了解群眾的想法和困難?”最小的兒子保鋼參加工作的時候,徐俊雅堅決讓兒子到汽車修理廠當臨時工……樁樁件件,折射出焦家的清正家風。

  “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是谷文昌對子女的一貫要求,他的5個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沒有得到過任何“特殊照顧”,哪怕是政策允許的事,谷文昌也不替子女“爭取”。

  1976年,谷文昌的小兒子谷豫東高中畢業,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廠當一名工人。當時谷文昌夫婦已經是花甲之年,按照政策可以留一個子女在身邊工作。谷豫東向時任地區革委會副主任的谷文昌提出留在父母身邊,谷文昌沉默許久,還是勸他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谷文昌說:“我是領導干部,不能向組織開口給自己孩子安排工作,不然以后工作怎么做呢?”

  而谷文昌的女兒谷哲慧從一名臨時工到轉正則花了15年的時間。1963年,谷哲慧高中畢業進了縣財政科當臨時工。她人很老實,穿著打補丁的褲子,能吃苦,下鄉就睡地鋪,旁人根本看不出這是縣委書記的女兒。1964年,谷文昌調任福建林業廳副廳長,有關部門提出要將谷哲慧轉為正式工,隨谷文昌一起去省城。谷文昌堅決不同意,他說:“組織上調的是我,不是我女兒。”此后,谷哲慧還有多次機會轉正,都被谷文昌“叫停”,直到1979年才轉正。

  谷文昌對子女要求嚴格,對妻子同樣如此。谷文昌的愛人史英萍是一名南下干部,新中國成立初和谷文昌一起來到東山,當時是縣民政科科長,1952年轉薪時定為行政18級,在此后30多年的工作中,她的職務、工資級別都沒有提升過。

  谷文昌對自己和家人異常嚴格的家風,在有些人看來顯得“不近人情”,而正是如此,谷文昌在百姓心中樹立了一座豐碑。

  【專家點評】

  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黨的領導干部疼愛子女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領導干部必須公私分明,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規逾矩。焦裕祿、谷文昌等黨的先鋒模范一生清正廉潔,嚴管家人,鑄就了共產黨員的高潔品行和卓異操守,培育了好的家風。當下,黨的領導干部要有看齊意識,要學習典范,提升境界,涵養好家風。

  清名在外

  不為特權開“綠燈”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在人前人后留下好名聲是不少領導干部的內心向往。然而,好名聲不會不請自來,領導干部只有盡職恪守、一心為民,才會贏得清名。同時,領導干部還須隨時看好手中的權,時時管好身邊的人,莫讓清名成惡名。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先鋒模范通過立規立戒,對家屬在外言行嚴加管理和約束,從而培育好家風、錘煉好作風、留下好口碑。

  【家風故事】

  一次,焦裕祿的大兒子焦國慶為了看戲,告訴售票叔叔:“焦書記是我爸爸。”他沒買票就進去了。焦裕祿知道后非常生氣,當即把一家人叫來“訓”了一頓,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錢如數送給戲院。接著,焦裕祿又建議縣委起草了《干部十不準》的通知,不準任何干部搞特殊化,不準任何干部和他們的子弟“看白戲”。

  而谷文昌的兒子谷豫東也領教過父親難得的一次發火。上高一時,父親已經從下放地寧化回到龍溪地區任職。那時候物資匱乏,買啥都得憑票。高中男生,起哄買煙,有人慫恿豫東:“你爸不是官嗎?他們有買煙指標。”谷豫東攥著湊起來的錢奔小賣部,“我爸是某某某,讓我買包煙。”這招果然管用。谷文昌得知此事后,不僅狠狠地訓斥了兒子,還領著他到小賣部向阿姨道歉,檢討自己沒管教好。“爸爸認為,我打著他的旗號,就是有特權思想。”谷文昌向子女進一步明確了家規:不允許揩公家一點油,不允許沾父親一點光。相反,為支持父親更好開展工作,無論是正常的招工轉正、提級升職,還是上學參軍,谷家子弟一律“先人后己”。

  不讓子女沾光,也不給親戚開“綠燈”。一天,一位親戚到地委機關找楊善洲:“大哥,你現在說話辦事都管用,把我愛人、小孩從鄉下調進城里吧!只求你這么一次。”楊善洲笑了:“唉,我這個共產黨的干部可真不好當,辦私事的都把我包圍了……”他對這位親戚說:“我手中是有權,但它是黨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實實用來辦公事。”多少年來,楊善洲把后門關得緊緊的,他從沒批過一張違背原則的條子,沒打過一個“后門”電話。楊善洲鎖定了權力的“閥門”,關閉欲望“禁區”,在平凡與簡單中,贏得了百姓的敬仰。

  【專家點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只能為民辦事,而不是身邊人招搖撞騙、為非作歹的旗號,更不是親屬謀取好處、撈取油水的工具。領導干部在內嚴管家人,不為家人謀取私利;在外珍惜名聲,不讓親屬亂打旗號,這是他們對黨規黨紀的高度重視,是對手中權力的敬畏、對家人和百姓的高度負責。現在,有的領導干部一味放縱身邊人靠著自己的名聲謀私,從長遠看,一定會損失很多,并最終被“拉下水”。只有強化家庭教育,管好身邊人,涵養好家風,領導干部才能擁有清名,得到百姓支持。

  澤蔭后人

  不讓家風失傳承

  立下家規家訓,用好家風培育子女好作風、塑造后人好品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諸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家規家訓,雖歷經千年依舊煥發光彩,為后人恪守和傳承。黨的優秀干部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之精髓,他們嚴立家規,培育好家風,留給后人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正是簡樸的生活,嚴格的家規,奠定了后人們堅實的人生基石。如今,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共產黨人“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的家風仍在當地干部群眾中廣為傳頌。

  【家風故事】

  人格塑造家風,家風孕育人格。領導干部嚴于律己、清白為官、清正做人的品質和風范為后人樹立了典范。

  焦裕祿臨終前囑托妻子道:“我死后,你會很難,但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你要把孩子們教育成為紅色的革命接班人。”這是丈夫的遺訓,也是焦家的家規。從32歲失去丈夫,拉扯著6個孩子、侍奉著兩位老人,幾十年里,徐俊雅始終堅守一條:符合老焦這兩句話的事就做,不符合的“說出個天來也不行”。

  正是這樣的堅守,讓焦門家風歷久彌新。有人勸徐俊雅:“時代變了。”她說:“心不能變。”幾十年風雨滄桑,在她的心里,老焦是一面鏡子;用這面鏡子,她照著自己也照著兒女,決不許有絲毫偏差。她告誡孩子們:“你們做好了人家會說,看,這是焦裕祿的孩子;你們做不好,人家同樣會指著你們脊梁骨說,看,那是焦裕祿的孩子!”“焦裕祿的家人,這個名號,我們全家要當得起,你們每一個人都要當得起。”如今,焦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共有27人,第三代10個孩子中,有一半在打工或待業,誰也沒有搞特殊化。

  而谷文昌的后人們也都深受他的影響,都把自己看作千千萬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吃苦耐勞,生活簡樸,真誠待人。

  谷文昌去世后,愛人史英萍便拆除了家中的電話,連同谷文昌的自行車,一并上交:“這是老谷交代的,活著因公使用,死后還給國家。”老谷走后,史英萍繼續過著清貧的生活,省吃儉用之余熱心公益。7年多時間里,她從微薄的離休金中擠出兩萬元資助了18位特困大學生。

  這么多年來,谷文昌的家人從來沒有找過縣委、縣政府幫忙辦事,縣里多次邀請他們全家回東山走走看看,他們都婉拒了,每年清明節來給谷文昌掃墓,都是悄悄地來悄悄地走,從來沒有讓地方上提供方便。

  楊善洲在擔任施甸縣委書記時,就多次謝絕了組織的好意,沒有將家人轉為城鎮戶口。如今,大女兒仍在家務農,二女兒、三女兒分別是小學教師和煙草公司的普通員工。“現在,只要我想起爸爸,浮現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參天大樹,他沒有彎下腰,把媽媽和我們姐妹護衛在懷抱里,而是張開雙臂,為老百姓遮風擋雨了一輩子。”女兒楊惠蘭說。

  斯人已去,家風猶存。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人留下的好家風代代相傳,恪守家規的后人們,不伸手,不特殊,誠實勞動,自食其力,個個努力做一名好公民、好黨員、好干部,在當地廣受稱贊。

  【專家點評】

  中央黨校教授高中華:好的家風彰顯著領導干部的責任、擔當和厚愛。林則徐曾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與其留給子孫后代金山銀山,不如立下好的家風。家風帶不走,代代永流傳。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新時期的優秀共產黨人以身作則,留下好家風,讓家人靠著自己的本事吃飯,過得充實自在。如果8700多萬黨員都能樹立好家風,就會在整個社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向上的力量,推動整個社會形成好風氣。(記者 孟祥夫)

上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楊 學靜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09642&encoding=UTF-8&data=AC9zCgAAAAcAAGqXAAAAAQAf5Lyg5om_5aW95a626aOOIOW8lemihuWlveS9nOmjjgAAAAAAAAAAAAAALjAsAhQOVJSj11JAB5aTjbW4WOkeXjoRngIUMrkMKyy70CQ85_Jb_mFcDDy3nF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09642&encoding=UTF-8&data=AC9zCgAAAAcAAGqXAAAAAQAf5Lyg5om_5aW95a626aOOIOW8lemihuWlveS9nOmjjgAAAAAAAAAAAAAALzAtAhROLGObEykZcPdsxebbRjfX60zgWAIVAIMNDHAG6qL-6bc6kvDmwGaGhRtg&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