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追思過往更應珍視當下
發表時間:2014-04-04   來源:新華社

  又到一年清明,在這“雨紛紛、欲斷魂”的時節,人們祭祖、掃墓、追憶親人,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與敬仰。一個鞠躬、一捧鮮花,緬懷先人,將親情與感恩代代相傳。

  國人重親情、重傳承,故而清明節在中國人的文化中有著不同于其他節日的特殊意義。追思先人、感恩親情、珍惜當下、審視自我,都是清明節的應有之義。在逝去親人的墓碑前緬懷,會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厚重;在歲月流逝的光影中慨嘆,將愈發珍視光陰的寶貴。

  追思過往是為了銘記與珍視。寄托對逝者的哀思,更應珍惜眼前的親人和當下的幸福。“天價墓園”“豪華葬禮”,近年來祭掃中的奢靡歪風屢禁不絕。殊不知,厚葬不如厚養,親人在世時常回家看看,善待他們,遠勝于“子欲養而親不待”時,空在一抔黃土前灑落淚滴、大擺排場。

  追思過往是為了尊崇與傳承。清明節本有“清新、明朗”之意,舉家團圓、踏青掃墓,為故去的親人添一抹新綠。但令人遺憾的是,如今的許多怪現象已與其本意相去甚遠:“別墅”“豪車”等五花八門的“奇葩類”祭品粉墨登場,莊重與尊敬卻漸行漸遠;雇人掃墓、租人哭喪,連追憶與思念都可以用金錢來交換,買來的親情又有幾分重量?

  清明節沿襲至今,歷時上千年,各地雖風俗不同,但追思與感恩終是其不變的傳承。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倡導下,清明祭祖已開始返璞歸真,迎來親情與溫暖的回歸。集體祭奠、綠色喪葬、薄葬厚養等觀念,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緬懷終究是為了面向未來。追思過往,更應珍視當下,善待親人,及早行孝;追思過往,更要審視自我,在祭奠中重溫生命的意義,從故去的親情中汲取力量,傳承責任、銘記傳統,讓生活更加飽滿與充實。(陳晨)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項 麗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50349&encoding=UTF-8&data=ABw77QAAAAcAAE5cAAAAAQAe6L-95oCd6L-H5b6A5pu05bqU54-N6KeG5b2T5LiLAAAAAAAAAAAAAAAuMCwCFDl_3oCmPxLrJRakP0al_FsvzWHLAhQu9R5aPN5GidDkaNszad1OZqrvM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50349&encoding=UTF-8&data=ABw77QAAAAcAAE5cAAAAAQAe6L-95oCd6L-H5b6A5pu05bqU54-N6KeG5b2T5LiLAAAAAAAAAAAAAAAuMCwCFC_v1k60voo1RhylGdm6zyJ5rn87AhRabuaYMXztXaC0bEhtYLs4boW5Aw..&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