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浪費行為宣戰
國家提出堅決向污染宣戰,每個人都是戰斗員。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個人能做什么?先從節水、節電、節糧做起,向日常生活中的浪費行為宣戰
3月份,人民日報刊登了多期公益廣告,其中三則以“千辛萬苦一滴水”“千辛萬苦一度電”“千辛萬苦一粒糧”為主題,用形象畫面展示這些產品的生產環節,昭示我們勤儉節約過日子的重要性。 幾個千辛萬苦,道出水、電、糧來之不易。喝水,要經過蓄水、輸水、絮凝、沉淀、過濾、消毒、送水等環節;用電,要經過勘探、論證、采礦、運煤、建電廠、燒鍋爐、技術攻關、架線、電纜入地等環節;吃糧,要經過整地、選種、育苗、插秧、施肥、收儲運、加工等十幾個環節。哪個環節不得付出勞動,投入資金? 這些廣告讓我們關注水、電、糧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想到商品生產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想喝干凈的水,首先要保護水源地;用煤發電,采煤破壞生態,燒煤排放廢氣;生產糧食,要保護耕地,要耗水、用肥、排放溫室氣體。 長期以來,人類向大自然索取太多,回饋太少。水、電、糧的生產,原材料取自自然,環境質量的好壞,資源的貧富,直接決定這些產品能否可持續生產。大氣、水和土地是人們生存的基本要素,如果出了問題,治理和恢復是一個長期過程,整個社會要付出高昂代價。算上環境代價或者說環境成本,生活必需的水、電、糧等產品,恐怕不是現在的價格。即使價格翻上幾倍,也抵償不了生態環境的損失。 有人認為空氣、水等資源可以隨便取用;有人認為自己付了費,就可以盡情使用資源能源。生態環境是公共資源,每個人有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也有保護它的義務。取之無度,用之不惜,浪費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有生產中的人力物力,更會增加環境成本。環境成本最終要由全社會來支付,節約資源的人要為浪費者分擔成本。 應該看到,浪費行為得不到遏制的一個原因,是資源能源產品在定價時沒有充分考慮環境成本。免費或低價的東西,人們往往不心疼,容易造成浪費。理順資源能源產品價格,使其反映合理的環境成本,有助于引導人們合理消費,避免浪費。 經濟發展需要消費拉動,節約當然會影響消費。如何看待這一影響?消費越旺,生產越多,促進經濟增長,帶動就業,這是經濟規律。反過來,大量生產,過度消費,必然過度消耗資源能源,帶來諸多廢棄物,超過生態環境承載力,這是客觀規律。我們講科學發展,永續發展,必須避免這兩個規律打架,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反對奢侈浪費,引導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的本質,是節約資源能源。倡導節約,什么時候都不為過。這兩年,灰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有目共睹,人人都期待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國家提出堅決向污染宣戰,每個人都是戰斗員。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個人能做什么?先從節水、節電、節糧做起,向日常生活中的浪費行為宣戰。(武衛政)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別把“思路”當成績
已是最后一篇
-
別把“思路”當成績
責任編輯:邵紫暉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