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三a在线,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暖暖 免费 视频 在线观看中国人体,亚洲国产精品suv

關注田埂上的家風
發(fā)表時間:2014-04-21   來源:光明日報

  家風屬于文化和道德范疇,亦屬于精神文明范疇。自古道,“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經(jīng)濟富足的家庭自然注重家風的養(yǎng)成。古往今來,一些為人稱道的家風多產(chǎn)生于望族之家。如《顏氏家訓》,其著作者為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又如《誡子書》《訓儉示康》,所立者為諸葛亮、司馬光。這些望族的家風意境高遠,理應成為我們關注、喚醒家風需珍視的富礦。

  但關注家風不能忽略來自田埂上、盛行泥土間的百姓家風,它們雖無華麗辭藻,但不乏為人處世的樸素哲理。正如草根出身的莫言曾說:“我們從小就沒有過多體驗到所謂‘家風’的熏陶,只有父母樸實的幾句話語:‘好好學習、與人為善、不要干壞事、堂堂正正做人、實實在在做事。’”

  在我國廣大農(nóng)村,如這般樸實無華的家風、家訓隨處可拾:“待人要講禮,賽過吃大米”“吃飯要吃飽,干活要干了”“跟好人學好人”“好人有好報”“火要空心才能旺,人要實心才能強”等等。這些散發(fā)著泥土清香的三言兩語,看似不“高大上”,卻一樣樸素感人,既聚正氣還接地氣。

  農(nóng)村家風是潛移默化于日常言行中的。農(nóng)村人對子女的教育,往往不太講究儀式與程序。一般人家既沒有條件像“大家庭”般著書立說、撰文成章,也不會立于祠堂前手拿戒尺一字一句告訴下一代謹遵祖先訓誡。但他們知道拿起“黃荊棍”培養(yǎng)“好人”,也知道往自己和子女衣裳上多打幾個補丁教育子女勤勞持家。在廣袤的農(nóng)村,扛著鋤頭的漢子、納著鞋底的婦女說不出平日有多少“親子時間”,甚至搞不懂“親子”為何物,卻能在日常的一針一線一事一物中,教導子女向好、向上、向善。

  13億多中國人口中,有9億多農(nóng)民。中華泱泱大國,首先是農(nóng)業(yè)大國,關注農(nóng)村家風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農(nóng)村家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和名門望族的家風一道,匯集成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禮義文化。另一方面,農(nóng)村家風對農(nóng)村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作用巨大。當前,社會結構巨變帶來的道德觀念弱化等不良風氣在農(nóng)村并不少見,培植文明鄉(xiāng)風刻不容緩,而農(nóng)村家風與鄉(xiāng)風休戚相關。

  喚醒更多田間地頭的農(nóng)村好家風,應成為當前農(nóng)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程曉宇/作者系重慶市委宣傳部干部)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項麗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84227&encoding=UTF-8&data=ABzAQwAAAAcAAE5cAAAAAQAY5YWz5rOo55Sw5Z-C5LiK55qE5a626aOOAAAAAAAAAAAAAAAuMCwCFHz7PImwbjrBaLp4qlJBAF-EJNVJAhQQ7MCrlpgWANvkcvxEE8DMuuVV_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1884227&encoding=UTF-8&data=ABzAQwAAAAcAAE5cAAAAAQAY5YWz5rOo55Sw5Z-C5LiK55qE5a626aOOAAAAAAAAAAAAAAAvMC0CFQCEqSDONpVm7tpfFZy6Pe01XwyCMgIUdZwaE8W_xPAZSzdyseBevFeys-M.&sitei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