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關愛都離不開各種形式的表達,但卻并非所有的形式都能最好地傳遞它所承載的關愛。愛是一門藝術,不管對個人還是對社會,只有恰當的形式,愛才能“走心”,而只有“走心”的關愛,才最動人。 給母親的關愛 5月11日是母親節,兩則新聞引人注目。 一則新聞是,母親節當天許多餐館都紛紛推出了特別活動。據媒體報道,西安市新城區西餐廳為帶母親吃飯的顧客打折,如果顧客能在現場向媽媽說聲“辛苦了,我愛你”,店方就會贈送這位媽媽一份甜品。不過,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很多顧客卻因為羞澀而說不出口。 另一則新聞是,《羊城晚報》的一項調查顯示,24.8%的網友表示不記得母親的生日,39.9%的網友表示不了解母親的興趣愛好,35.6%的網友表示與母親“有事才聯系”,而當被問及母親節如何為媽媽送上祝福時,56.6%的網友表示最好的方式是“陪母親聊天”。 世上有的關愛,越是習以為常,就越容易被忽略,母子之愛正是這樣。要不要當眾說出“我愛你”,當然不是判斷愛與不愛的標準,但母親需要的愛或許正如母親給我們的愛一樣,入細入微,心中惦念,多點陪伴,就已經足夠熨帖了。 給孩子的關愛 近期,吉林省遼源市星海教育學校的一位學生家長向媒體反映,自己孩子經常在這所學校被打,而在報名入學時,學校便與家長簽訂了可以體罰的協議。 面對媒體的采訪,該校老師也坦然表示,學生上課遲到,課堂內說話、打鬧等行為都會受到懲罰,大多數老師會選擇將學生叫到走廊打屁股或者手掌。老師們說,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管理,是為了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坐得住”。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學生家長表示,“只要打不壞就行”,“自己不舍得動手打,由學校動手,看不見,也不會太心疼”。 關于體罰對未成年人心理的傷害,絕大多數人已經心知肚明,《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也早已明確了杜絕體罰的相關規定。在今天的社會,當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孩子們的心靈健康時,仍然有學校和家長對體罰達成協議甚至共同擁躉,實在讓人遺憾。嚴于管理、嚴加教育雖然都是對孩子的關愛,但要讓孩子真正在關愛中獲得內在的成長,卻絕不是“黃金棍”可以打出來的。 給市民的關愛 廣州市越秀區東風公園里,花叢環繞的白色搖椅、歷史名人婚照墻、先哲詩人的愛情箴言,讓人倍感婚姻愛情的甜蜜與責任。這里是廣東省首個公園婚登處,不久的將來,廣州市越秀區婚姻登記處將遷址至此。 據了解,這個未來的婚姻登記處原是一家西餐廳,新址裝修時,沿用其歐陸風格進行全面改造,一樓為服務臺、婚姻登記大廳和婚姻家庭服務室,二樓為婚姻服務大廳及頒證室,裙樓處是免費優生健康檢查中心,從而為市民提供婚前檢查、婚姻登記“一條龍”服務。 婚姻登記處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采用此舉,不僅僅是為了裝飾,更是希望新人從中得到感悟,珍重愛情和婚姻。而許多市民則對全新的婚姻登記處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不少人說:“在這里領證,肯定會為將來留下浪漫的回憶!” 如此貼心的服務必然出自以己度人的關愛和用心。老百姓從來都有明察秋毫的心,政府部門只有真正為民所想,才能做到真正服務人民。(劉陽)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人民日報評論:涵養我們的時代家風
已是最后一篇
-
人民日報評論:涵養我們的時代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