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希望的時代,總能觸摸夢想的脈搏。中關村里,“中國創造”風云漫卷,激蕩起歸國創業的滾滾浪潮;黃浦江畔,七成以上兩院院士出自海歸,勾勒出海外學人的成長軌跡。“祖國,只有祖國,才是最大的人生舞臺”,上百萬留學回國人員的真切心聲中,也匯聚著廣大知識分子的共識。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近代以來,留學人員負笈求學的足跡,伴隨著中華兒女追尋民族復興的夢想,記錄著我國從封閉到開放、從落后到富強的歷史性跨越。縱覽百余年留學史,一批批仁人志士出國留學、回國服務,一顆愛國心、滿腔報國情,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輝。 今日之中國,其行進也迅疾,其承載也厚重。從深化改革的落實,到產業變革的突破;從環境問題的破解,到社會治理的完善,無不呼喚知識的力量、人才的創造。有學者慨嘆,當代中國適逢千年未有之變局,在這塊活力四射的土地上,有科學創新的土壤、經濟學實證的課堂、社會科學倚重的豐富案例、文學藝術傾心的萬千氣象……日新月異的中國,亟需充滿創造力的各路賢才,也提供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希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這正是知識分子可以大有作為的黃金時代。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放眼中國,活力迸發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巨大的市場需求,人生出彩的發展機遇,“千人計劃”等人才戰略的有力托舉,筑造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寬廣舞臺。“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國家對優秀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懷,使得各地方各部門不斷搭建創新平臺,為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創造良好環境。提供科研經費,提供融資擔保,修建人才公寓,取消高層次人才戶籍限制……一項又一項配套政策措施,解除了工作生活的后顧之憂,改善了干事創業的基本環境。有愛國報國的“向心力”,更多了實實在在的“吸引力”,這才會有留學人員“過去祖國需要我們,此刻我們更需要祖國”的普遍感受,才會有從“出國熱”到“回國潮”的歷史性變遷。 邦之興,由得人也。人才流如長江之水勢不可擋;人才競爭是看不見的“戰爭”。日益迫切的祖國召喚,一日千里的現代化進程,為一切有志于創新創造、干一番事業的人們提供了無限可能。“祖國在巨變,回國前,我是巨變的旁觀者,現在,我是巨變的主人翁!”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將個體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廣大留學人員和知識分子在祖國的熱土上定當大有可為。(人民日報評論員)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不斷增強各族人民文化認同
已是最后一篇
-
不斷增強各族人民文化認同